管子·弟子职篇

本篇的内容与我现在的阶段颇为相关,讲的是学生如何向老师请教、如何伺候老师吃饭、如何洒扫、伺候老师就寝等。一切都有其规矩和章法,而我个人也认同,这不是说学生卑贱,而是求学者正心、清源的重要途径。又想起了《觉醒年代》里辜鸿铭先生所提到的中国人之精神,每每想起,心血来潮。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这一段讲述了后面所有规矩的前提:谦恭虚心,见善而从,见义而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骄横恃勇;心志不虚邪,行为一定要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与有德之士为伍;容貌、衣裳端庄整齐,内心严守准则;早起迟眠,朝学暮习,专心而不懈怠。读完这一段真的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一定要好好修身啊!

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汎拚正席,先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学子的日常生活,当晚睡早起。晨起扫除洗漱完毕,就开始谨慎做事。轻提衣襟,把盥洗之器供在先生面前,侍候先生起床。待先生洗漱完毕,撤去盥器,洒扫室屋,摆好讲席,服侍先生入座。出入恭敬,如同会见宾客。面向先生正襟危坐,不可以随便改变容色。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余则否。始诵必作,其次则已。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后至就席,狭坐则起。若有宾客,弟子骏作。对客无让,应且遂行,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复业。若有所疑,捧手问之。师出皆起。

听讲受教的次序,必定从年长的同学开始。第一遍这样进行,其后则不必如此。首次诵读必须起立,以后则不拘。一切言行,以牢记中和之道为准则。古来成大事者,必定由此开始。后到的同学就位,旁坐者应该站起。若有宾客到来,弟子当迅速起身接待。应对宾客,同学之间不可推让,应该一边上前,一边应承,趋步应答宾客的要求。宾客所找的人不在,必须回来告知宾客。然后返回座位继续学习。学习中若有疑难,应拱手提问。先生走出,学生一律起立。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酱。告具而退,捧手而立。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

至用餐时,先生将食,弟子将饭菜送上。挽起衣袖洗漱,跪坐伺候。摆放酱品饭食,陈列不可违规。大凡上菜,鸟兽鱼鳖等肉食之前,必先上蔬菜羹汤。羹与肉相间排列,肉摆在酱之前,席面摆设要成正方形。饭上在最后,左右放置漱口用的酒、浆。饭菜上完便可退下,拱手站在一旁。一般是三碗饭两杯酒,学生左执空碗,右拿筷勺,将酒饭轮流添上,随时注视空了碗的师长。多人同时空碗则以年龄为序添饭,周而复始。用长勺就无需跪着送上,这是添酒添饭的规矩。

先生已食,弟子乃彻。趋走进漱,拚前敛。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齿相要,坐必尽席。饭必捧搴,羹不以手。亦有据膝,毋有隐肘。既食乃饱,循咡覆手。振衽扫席,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既彻并器,乃还而立。

先生吃完,弟子再撤下食具。赶忙进呈漱器,清扫席前收拾祭物。先生吩咐以后,弟子才能进食。按年龄排列坐好,坐席要尽量靠前。饭必须手捧,羹汤则不能用手拿。手可以倚靠膝头,两肘不可伏在桌上。等到吃饱,用手背拭嘴。整衣移坐,吃完起立,提衣离席。旋即向桌,各自撤下所食,如同为宾客撤席。撤席后再将食器收拾起来,才又垂手而立。

凡拚之道:实水于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入户而立,其仪不贷。执帚下箕,倚于户侧。凡拚之纪,必由奥始。俯仰磐折,拚毋有彻。拚前而退,聚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叶适己,实帚于箕。先生若作,乃兴而辞。坐执而立,遂出弃之。既拚反立,是协是稽。暮食复礼。

至于洒扫的做法:用盆子盛取清水,把袖子挽至肘部,堂上可以扬手洒水,室内应掬水而沥。执着畚箕把手,畚箕中备有扫帚。入室先站直,仪容不能有错。执帚扫地同时就放下畚箕,将畚箕靠在门侧。洒扫的规矩,必从西南的角落扫起。俯仰进退,扫除时不得碰动其他东西。由前往后退着扫地,将垃圾聚于门内,蹲下用木板排进垃圾,注意让箕舌对着自己,而将秽物放进畚箕。先生此时若来,便要起身告止。然后蹲下取箕帚,再起身出门倒掉垃圾。洒除完毕再重新站好,这样才合乎规矩。先生晚饭时仍要早晨一样的礼仪。

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于坐所。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捧碗以为绪。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有堕代烛,交坐毋倍尊者。乃取厥栉,遂出是去。

黄昏将要点燃灯火,弟子要执火炬坐在屋子的角落。安放柴束的办法,是将它横于坐地。根据烛尽的长短,续接其火,再按规矩放置。柴束之间要留一束柴的空隙,燃烧的灰烬落下,要捧碗盛着余灰。用右手拿着火炬,左手修整烛尽。一人疲倦马上有人接替,轮流执烛,注意火光不可背着师长。最后收拾余灰,倾倒出去。

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俶衽则请,有常则否。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周则复始,是谓弟子之纪。

先生将寝,弟子都要起立。恭敬地捧上枕席,询问脚朝向何方。首先铺床需要请示,知道常规就无需再问。先生休息后,弟子可以各自会友。互相切磋,加深理解所学的义理。

以上要周而复始地坚持,这是弟子求学生活的规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