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上午,太阳还迟迟没有穿透雾气,在一片朦朦胧胧中,我从解放碑广场喧嚣的人群中挤出,漫无目的地走进了白象街。
我来重庆之前就知道白象街的白象居很有名很有特色了,今天既来之则必走进之。
这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居民楼群,现在已经满目沧桑、痕迹斑驳,六座20多层的高楼都是在山丘上建造的,所有显得更加更加高耸,楼与楼之间也都是沟通空中连廊相互链接在一起的,像似六位手挽手的老者在山崖上巍然伫立。楼体依山就势、层层退台,每一层都向着不同的方向敞开怀抱,将长江、山城和码头,还有四季美景、朝阳夕照尽收眼底。
我走进一栋楼,发现我并不是站在一层,因为车水马龙的道路和路边下的码头都已在我的脚下。听旁边的游人议论我才知道此刻我不是在一层而是在十一层楼上。神奇了,我分明是从地面走进来了的呀。一位年轻人说:咱们脚下还有十来层呢!
好奇心驱使我一定要登上最顶层去看看风景看看究竟,但却找不到电梯。旁边的游人又告诉我,这里的大楼都没有电梯。哇塞,24层竟然没有电梯,那怎么上呢。怎么上?爬呗。一位看上去有些胆怯的女孩,看我执意要上,也要与我一同前行。
我俩一层一层地攀登,惊奇地发现每一层楼道都留有一处空窗,每一个转角处都是一个观景台,所到之处皆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象。我们一边爬楼一边观景一边拍照,不知道过了多久,也没怎么感觉到累,我俩竟然爬到了顶层,单元门上写着24层。我俩面面相嘘,悄不声响地各自奔向一处。
此刻浩瀚的江水似银链泼洒在脚下,这时云雾散去,阳光正好,万千大厦如海市蜃楼般泛着微光,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像彩色积木在光影中晃动摇曳,我霎时有些恍惚,一时有点不知天上人间。
我打开AI,年初时还没有Deepseek呢,查询一下此地概况。方知这里是渝中区的朝天门码头,脚下奔腾的正是宏伟的长江,不远处便是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站在白象居观景窗前四面环顾,下望俯瞰,双层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的东水门长江大桥、贯穿南北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及两广会馆建筑群、解放碑商圈,尤其是新地标来福士大厦、联合国际大厦、WFC环球金融中心,以至大半个渝中半岛都一一尽收眼底。更奇妙的是长江索道上大红色的缆车不时地从窗前在眼前掠过,与远处和脚下的景象构成神奇的画面。
拾阶而下,再一次在楼与楼之间的缝隙里,在楼道与单元的交错中,欣赏幻化莫测的风景,等待呼啸而过的轻轨,体验整座楼宇随之微微震颤的心跳感觉。
白象居,真是太神奇太魔幻了。
下到底层,走出大楼,却发现已不是来时的入口。拐角处有几位满鬓斑白的老人或躺在竹椅上晒太阳,或坐在小板凳上侍弄青菜,我走过去与他们攀谈,问了好多个问题。比如:没有电梯买菜买东西怎么提上去呀?老人们腿脚不方便怎么出行呀?聊了半天,虽然也没大听懂几句巴渝方言,但起码我得知我问的问题似乎都不是问题。其中一位普通话较好的老者告诉我说:由于这里是山地崖壁,居民楼都是依山而建,电梯安装复杂且成本极高,所以就没有安装电梯。但根据地势及建筑技术,使得高大楼每隔五六层或是七八层就有一个平台,可以直通抵达另一个区域。也就是说每隔五六层或是七八层就是一个地平线,不同区域楼层的居民可以选择不同层级的商圈和停车场。居民或游人都可以通过楼梯和连廊自由地上下穿行,过自己的生活,看不同的风景。
挥手告别了这些老人,也告别了白象居。仰头再望,这一栋栋写满岁月痕迹的老楼宇,层层晾晒着各色床单和衣服,也晾晒着串串腊肉和香肠。驻足回首 ,一缕饭香伴着麻辣鲜香,还有电视声和音乐声,缓缓入鼻入耳。那一刻,仿佛时光与岁月都慢了下来。
白象居,一座没有电梯却连着天与地、连着大千世界的楼宇,一个看似混杂却十分有序,一个老旧却又充满生命力的博大生活空间。
在这里,每一层都是地平线,每一个转角都是观景台。白象居不仅是山城的缩影,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立体的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