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语言之美,首先在于“准确”

遣词造句的能力,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运用语言,是一个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基础,长期有意识地不断锤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精读古诗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流传到今天的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深化认识古诗文,积累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可以学习古文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同时得到遣词造句的熏陶和训练。提倡白话文写作的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提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在这里所提到的“实用”,我认为指的是现实生活的,日常的“实用”。古诗文不会为你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但必然能为一个写作者增强对雅化语言的审美感觉,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使用这样的语言。

我们在这里说得不是中学语文所要求的古诗文“鉴赏”,不是机械理解字、词、句、篇中的浅层知识点。而是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两大层面深入剖析,真正汲取古诗文中的文学养分,应用于写作。

有的人说,散文的语言最忌“平淡”,我觉得这种表述本身不够准确。因为“平淡”自有平淡的好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就写得很淡。我们前面精读过的一些近现代名家的经典散文,许地山的《落花生》、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孙犁的《鞋的故事》等等,运笔都很淡。这种“淡”不是“黯然无光”,而是不矫情、不扭捏,不故作惊人之语,用生活化的、平常的语言,压制住了强烈的情感。明明情到深处,偏偏不动声色,这是最能动人心弦的处理。

那么,散文的语言最忌讳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絮烦”:文字一个个叠加,但什么意思什么情感也没有。那最好的是什么?是准确、流畅而简洁。散文语言的首要问题不在于能写出多么令人惊艳的“警句”,而在于能够让人一读就懂。写景、造境、叙事、记人,都足够形象,画面感先出来,接下来才能谈到文字是否需要再朝着更“优美”的方向精修细磨。“准确”的另一个层面的要求,是“新变”,也就是说,除了必要的引用之外,尽量不要简单照搬前人的语言。"Creative Writing”这个词组当中,“创造性”是一个限制性定语,词组构成的本身已经说明,为文贵在“我手写我心”。“人云亦云”绝不是优点。文坛上有一句话很流行,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庸才;第三个用鲜花来比喻美女的是蠢材。说得有些刻薄,却值得写作者留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教育乌托邦 07:28 光孟语 各位群友,早安 统编本教材课文解读(71)《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
    悦阅空间阅读 5,474评论 0 1
  • 中考(一):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训练及答题方法指导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
    司马喆嚞阅读 5,379评论 0 3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61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7,170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9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