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历史的回声:拜谒中山陵(散文)

日光正明时,我踏上了拜谒中山陵的石阶。紫金山的雾气尚未散尽,苍松翠柏间浮动着淡淡的青霭,仿佛历史的烟云在此处低徊,不肯离去。

陵园依山而筑,四百余级石阶笔直向上,如一道天梯,通向那个被岁月镀上金光的名字——孙中山。拾级而上,足音在空寂的石板上回荡,每一步都似叩响了一页史册。石阶两侧的雪松肃立,枝干遒劲,如执戟的卫士,沉默地守护着这位“国父”的安眠。风过时,松涛阵阵,恍惚间竟似听见辛亥年的枪声与呐喊,在层峦叠嶂间隐隐回响。

至祭堂前,仰首望去,青天白日徽高悬于蓝瓦之下,日光斜照,投下一片肃穆的影。堂门洞开,内里光线幽微,孙中山先生的坐像端立于中央,目光沉静而深远,仿佛穿透时空,凝视着这个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国度。我静立片刻,恍惚见先生眉宇间仍凝着未散的忧思——三民主义的理想,是否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

绕至墓室,圆形穹顶下,汉白玉棺椁静卧。这里没有帝陵的奢靡,亦无神道的诡谲,唯有简朴与庄严。石壁上镌刻着《建国大纲》,字迹苍劲,如先生当年挥毫时倾注的热血。指尖轻抚过冰凉的碑文,忽觉那些墨迹未干的理论,至今仍在某些角落蒙尘。先生长眠于此,而他的梦,是否仍在人间游荡?

下山时,夕阳已斜。陵园内的游人不减,忙煞几个老者卖冰棍,银发在风中轻颤。他们或许记得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或许只是来寻一处热闹。石阶尽头,一对对年轻情侣正举着手机自拍,笑声清脆,与陵园的肃穆格格不入。历史于他们,不过是背景板上的一抹颜色。

转过山道,忽见一碑亭隐于林间,碑上刻着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笔力千钧,墨韵犹存。亭前一位皓首老者负手而立,久久凝视碑文,背影瘦削如刀。我悄然走近,听见他低声喃喃:“……革命尚未成功……”余音散入风中,竟与松涛混作一处。

我立于博爱坊前回望。中山陵在渐暗的天光中化作一道剪影,巍峨依旧,却多了几分苍凉。百年前,先生在此长眠;百年后,他的理想仍如这紫金山的云雾,时而清晰,时而渺茫。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在碑文的裂隙里,在松针的颤动中,在每一个仰望者未出口的诘问里。

归途上,城市车流喧嚣中,我忽然想起先生那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潮流冲刷过多少王朝与理想?而今日的中国,是否如他所愿?

风起,满山松针簌簌作响。那是历史的回声,还是未来的先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自负责。 我与黄河共向东,云雨苍山做飞龙。一日变幻四季景,绿叶染韵胭脂红。 人生若得两三好友...
    风鱼阅读 5,547评论 35 36
  • 中山陵 中山陵几乎是来南京游玩必去的景点,我们吃完早饭便搭乘地铁前往钟山风景区。从苜蓿园地铁站出来便是...
    冶溪阅读 3,157评论 0 3
  • 朋友转发: 南京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 他只活了35岁,终身未娶,却给南京留下了世界级的宝藏! 在南京,有一个地方...
    鱼头同学阅读 2,910评论 0 0
  • 酒店在大行宫地铁站附近。 路线 day1:下午4点到,直接去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顺变走走老门东步行街,吃吃蟹黄汤...
    a82ebd0f38c0浅念阅读 431评论 0 3
  • 三人行 一次远程之旅在今天就这样实现了。 日子在循规蹈矩中周而复始的运转...
    梅音阅读 1,6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