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朋友圈,一篇 《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的文章被频繁转发。
文章主人公王猛的简历:
80后
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
北大生物专业
毕业后几年工作不太顺利
北大毕业后,进入对口专业机构上班,但因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然后出国读研,读心理学
毕业后回国,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
他和家里人的冲突主要在:
2012年,发决裂信,拉黑与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
10年里只回过一次家,还是15年要换身份证,
2017年国庆,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王猛没有多说,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
近期写万字长信控诉父母,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
而父母对此的态度是:
看到决裂信,觉得没啥特别,因为类似的抱怨好几次了,
每年过年儿子都不回家,只能向亲戚朋友谎称儿子在美国忙,
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
儿子的态度是:
父母就你一个孩子,把你抚养大,送进了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就这样决裂,你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那是他们自作自受!王猛回答得很干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王猛所控诉的父母的“暴行”,到底有哪些?
1,母亲在两三岁时候喜欢把他打扮成女孩,
2,父母按照自己喜好包办事情,
3,文艺演出学校规定穿短裤,母亲强迫他穿长裤,觉得很丢脸,
4,高中之前所有的社交关系都在大院,朋友都是父母认识了解和介绍的,
5,喜欢奥数,但是父母并不支持,
6,文件夹丢了,里面东西被划坏了,父母不但不关心,反而出言讽刺,
7,去北大,父母要求自己给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多多照顾,他很反感,觉得又是控制,
8,向父母求助从未受到过重视,比如不会剥鸡蛋被亲戚取笑,父母从未保护过他,
9,出国留学,父母拜托朋友照顾,又惹的他生气,
10,在美国第一次做咨询,一口气说了足足六小时,咨询师说他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
这些杂杂碎碎无足轻重的小事,在当年的父母眼中只是一件件无足轻重的小事,过了也就过去了,可是在当年年幼的的孩子心中,却是他那么短的人生经历中所能承受的,比天还大的事情。
我相信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有大部分都有过这种类似的经历,比如我。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文中的主人公王猛。
我爸妈生在58年,妈妈是68年的,我爸和我妈是完完全全的包办婚姻,父母做主孩子不敢有自己的半点意见。
我妈生我的时候才18、9岁 ,她上过学、但是也只是上过学而已,只读了个了小学二年级,我爸小学二年级都没毕业。压根不懂怎么教育孩子 。
有时候是婆媳关系处的不好 ,有时候是带孩子太累 ,也有年龄的关系,毕竟18、9岁太年轻。总之一不顺心就打我,拿棍子扫把狠狠的打 ,童年的我身上总是青一道紫一块的。
记忆最深刻的那次是我大概8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妈打完我,我已经想不起是为什么打我, 把我扔在雨里淋了好几个小时都不管 ,而我脾气也强,总认为我是你生的孩子,你还真不管,那干脆我被淋死了看看你心疼不。
我妈始终没管我,自己在屋里看着黑白电视哼着曲。压根没想起我还在淋雨。后来还是隔壁的大奶奶来我家找我妈要鞋样。才把我妈数落一顿后,把我从雨里拉到房檐下。
那时候就想去死活着干什么。类似这样的记忆真的无法忘记。
直到现在我有了孩子 ,我还偶尔给给我妈提起说你小时候老打我 ,你咋下的去手啊 。北北(我家宝名字)哭一下我都不忍心让哭。有时我妈就说我咋想不起来我打过你呀,我就给她说我大概几岁的时候你因为什么事情拿什么东西打我之类的所谓的证据。我妈瞬间就蔫了,面带愧疚的说:那个时候我是“潮着里”(老家话 意思就是不懂轻重, 没脑子。自己不顺心了就拿孩子撒气。)
到我渐渐大一些的时候。妈妈就没太打过我了,性格和脾气也好很多。
还有一件事 ,是我上学的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课 ,语文老师点名听写生字、生词 。因为我幼儿时期因为感冒药物性耳聋 ,后来虽经治疗听力有所恢复 ,但是一辈子听力水平都比正常人差一些。所以没有听清楚语文老师念的词是什么 ,只听到是三个字的词语,(ABB 这样类型的词语)。
ps:那语文老师因为酒后中过风,嘴巴有点歪斜,所以发音也不是太准,再加上浓浓的乡音和不标准的普通话。
站在讲台上半天写不出来,被语文一顿语言羞辱。
刚好那天我妈给我辫子上扎了个小花,就被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讽刺我,这么简单个词也不会写 ,还戴个花 ,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从讲台下来同桌告诉我是“清凌凌”这个词,当时我没听到,也不敢要求老师再读第二次。这个词我是会写的呀,因为前一晚就知道第二天语文老师要默写生词,我把这几个词语不知道写了多少遍。
时隔多年,毫不夸张的说,“清凌凌”这个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会的我真想去找个地缝钻进去。要是那时的教室是楼房,估计就毫不犹豫的跳下去了 ,可是那时候我们学校是平房没有楼。直到现在,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歪嘴老师的嘴脸。每次回家偶尔碰见 ,都有想暴打他一顿的冲动。
可是那个曾经嘲笑奚落过当年因为听力问题自卑怯懦的小女孩的歪嘴老师 ,已经变成了风烛残年的糟老头 ,他压根儿就想不起来因为一句张口就来的玩笑话给我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
我可以肯定的说,在我们80后这一代 ,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这些杂杂碎碎的事,在父母眼里都被一句矫情带过了,可是在孩子的内心, 这些足够影响孩子成年时期的性格、 脾气 、乃至人际交往各项综合能力 。
我还算比较幸运 ,我的父母并没有王猛的父母那么夸张 。而今当了妈妈 ,我也时常在想, 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有跟我一样的经历。
后来我在外地上了大学,眼界也开阔了些,就在网上查阅过药物性耳聋有没有办法治愈,2014年有次因为入职体检,被查出听力有点问题,医生就问我你是突然听力下降还是有啥原因吗,我说我小时候因为感冒药物性耳聋,那医生就念叨一句,药物性耳聋没法治,这辈子只能这样了。
虽说从小到大因为听力问题备受冷落和歧视,但是这么多年来我自认为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也足以支撑我去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可是很多时候,难免心里还是有点失望和难过。
去年怀孕因为产检,因为唐筛未合格,医生建议去做个DNA检查,当时那个采血师就说除了这个(21三体综合征)如果夫妻双方家族有聋哑病人史的话也建议查下聋哑基因筛查这一项。我赶紧问医生我小时候因为感冒得过药物性耳聋,到现在听力也不太好,那医生接着我的话说,那你更有必要做一下这个检查了。我就问医生,那这一套检查下来大概多少费用,医生头也不抬的告诉我,一万多差不多就够了吧。
天尼,真贵!
当时心里就有点发慌。说实话,当时我被吓够呛,眼泪也一下子出来了。也许,没有跟我一样经历的人或许无法体会我的这种心情,从小到大因为听力问题被同学嘲笑和欺凌的那种自卑感。很多时候都没了活下去的勇气。
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宝宝跟我有一样的经历。我立马给我老公打电话,老公在电话那边安慰我,说我们家没有人聋哑人,你家也没有,你这是药物性听力有点问题,并不会遗传的啊。你别听那人忽悠。挂了电话,想想这话也有道理,但我的担心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这种担心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出院那天儿科医生给宝宝做了听力测试,没问题,我这悬着的心一下子踏实了。真的,直到自己做了母亲,才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心吧。
前段时间,宝宝开始加辅食加的猛了点,有些积食,开始断断续续的不吃饭,我妈一直念叨让个我给买点药吃。还因为这事跟我妈吵了几回。我说你天天就知道吃药吃药,我耳朵有问题就是吃药给吃的,这你都忘了。我妈气势明显下去了,喃喃的念叨:那个孩子从小到大不吃药啊,这不舒服肯定得吃药啊。
我觉得宝宝不爱吃饭,饿几天应该就恢复好了吧。
可是,宝宝厌食的症状持续了一个多月,明显消瘦,9个月的宝宝,才16斤不到,后背摸着就感觉皮包骨了,头发又黄又细没光泽,脸色有点发青。我终于耐不住了,去了同仁堂找药师说了宝宝的症状,医生给拿了两盒消积食的药,是中成药。吃了几天,宝宝不吃饭的毛病有了改善。
这下,给我妈落了话柄了,她说:看吧,就得吃药。小孩子不吃药怎么行。让你早点给买药你不买,宝宝给耽搁的瘦了多少。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没说话。
前几天,我在上班,我妈着急忙慌的给我打电话,说宝宝发烧了你快回来。我向领导请了假,赶紧打了个车回去。给宝宝量了体温,38.2 ,低烧。给贴了退烧贴,我妈又让给宝宝吃退烧药,我没理。期间给换了几次退烧贴,给宝多喝水。临睡前给洗了温水澡,给贴了退烧贴。晚上一直没敢睡死。每隔一小时起来看看,半夜3点多点,宝宝退烧了。第二天一早6点多,我妈摸进来我房间第一件事就是掀被子摸宝宝的额头。自言自语的说:哎呀,可吓死人了,娃这才好了,我就放心了。说完,蹑手蹑脚的出去了。
有很多很多的案例。
因为父母的原因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可是父母并不能体会孩子的感受和伤痛。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他体会不到我因为听力不好被小伙伴起绰号嘲笑和嫌弃,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孤立,等等许多许多。
更有甚者,我三叔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从骨子里就是那种特别重男轻女的人,喜欢儿子,嫌弃闺女。
对我那堂弟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都依着他,我堂弟上初中了,跟着别的孩子学抽烟,我那三叔也不管,反而买最好的烟给我堂弟抽。而对堂妹那可是极度吝啬,多喝一杯水也要骂半天:你是个水包子吗,我一桶水这才几天就喝完了。而我三叔压根就没想一桶水是把他算在内4个人在喝。一周一桶水,不算多。
在我的记忆力,从小对我堂妹的的教育方式就是非打即骂,一言不合就扇巴掌。比如吃饭的时候,看不顺眼就是一巴掌,简直就像个神经病一样,根本搞不清什么时候他就会发作。写作业的时候,打个盹,马上就是一巴掌...
堂妹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还好,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和问题,经常说:选谁做父母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能改变自己,我爸妈也只是脾气不好,他们心不坏。并极力的调整自己,在除父母之外的人面前很开朗,性格也好。可谁又知道,在孩子心里何尝不是存在着一道道被父母伤过的伤疤。一回到家里,能不和父母说话就不说。这马上要过年了,三叔托我给堂妹打电话,让堂妹回家去过年,(堂妹在厦门当幼师)我给堂妹打电话,好话说尽,对我就是一句话不想回去,没意思。
偶然看到一句话:人性的糟糕就在于,权利若不受制约,便会失控。
在孩子年龄尚幼时期,父母有权利决定给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玩具,看什么书,包括生病了给孩子吃什么药,吃几次,等等。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父母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有行使管理权,可是往往有时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不自知。这种伤害,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备受折磨。
中国的父母大都有毛病。至少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就是这样,所以过高的要求,无法要求父母,只能要求我们自己,在下一代身上改善吧。
啰嗦了这么多,最后祝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份至善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