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能找出强有力的证据完全地否认“宿命之说”,尽管我无比地坚信科学和客观逻辑。随着年岁的见长、世界观的逐步成形,我的思考和认知方式从曾经完全地否认“宿命”——无形中操纵着人命运走向却无迹可寻的一只手——到怀疑它存在、对它半信半疑矛盾心态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基于我对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命运的不尽人意 ,或者说是曲折发展。
尽管从科学概率上来看,只要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不为零(即存在),那么该事件就一定有在一定条件下(如所在范围的基数足够大)发生的可能。但我还是无法释怀:一生行善积德的好人可能一事无成,甚至走在路上突遇危险;一个生活贫苦、每日清汤寡水的中年妇女竟被确诊为糖尿病二期,而每日大鱼大肉的肥头大耳的富人却健健康康;为人正直的君子往往不受待见,甚至下场凄凉。每见于此,我只能如此慰籍自己: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若能事事如意,人生岂不没了滋味?对于不可预料的意外,我只能强迫自己不去担忧,因为再多的忧虑也无法预知生命中的不如意。
也许不可预知的遭遇便是命运的注定。因为不可预知本身就代表了该事件无法或者极其难以避免,唯有“宿命”方能解释一二。但我仍然是乐观的,我始终坚信除开生命中一些不知什么时候便找上门来的灾难与不幸,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能够以习惯掌握和调整的。如经常锻炼、合理科学饮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健;平时多读书学习,看看新闻,写一写文章能让我们的学识、眼界更为宽广;早睡早起、听音乐、少熬夜,能让我们的精神更好……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航向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宿命”或许只是弱者的借口。
或许还有些事情是我们一时间无法做到的,如:令人头疼数学题和数不清的英文单词。但这些事情并不是生命那些意外事件,是不能以“宿命”二字盖之的。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我将这个“志”理解成意志与专注。能做成一件事很大程度取决于当事人应对它的方法,“志”并不会让我们一下子就得到恰当的方法,却可以使我们一直走在寻找方法的路上。直到,找到方法。最后解决问题。
我们无法或许决定我们的出生、长相、家庭等等,却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早睡早起、要不要运动、要不要好好吃饭、要不要勤奋学习,要不要宽厚待人……而正是这些微小的选择与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生命能达到的高度。这便是我对人生的思考。
202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