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说多了

最近觉得自己说话挺啰嗦的。这个问题在老婆口中得到证实,“你上一篇文章有点啰嗦,人家没那么多时间看”。女儿貌似迫于无奈,只能乖乖听我讲“大道理”。

啰嗦。。。这不是老年人的“特殊技能”吗?脑瓜疼。

本意是把事情讲清楚,道理说明白,结果却是惹人烦。问题出在哪?痛定思痛,思考如下:

问题一,你以为的“把事情讲清楚,道理说明白”,是别人需要的吗?

一厢情愿的“为你好”,浪费了彼此的时间。学会换位思考,弄清楚别人“要什么”再开口。

老婆可能在想,“我就问你这支基金能不能买,你用不着从介绍基金有多少类型开始。”

问题二,“举一反三”或拔高理论高度

就事论事,不要事事都引申出一堆大道理,举若干例子。没有人喜欢被人“要求”,哪怕是“建议”也会抵触。

每个人都喜欢给人提建议,提建议是一种心理需求。下次想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应该先问问自己,这到底真的是为了对方好,还是为了让自己的感觉更好。

也许孩子心里想“父皇,够了!有空再教育我吧。儿臣还有三张卷子没完成”。

问题三,你都说完了,听众还需要思考吗?

充分的表达让大脑的知识得以整理复习。由表及里,来龙去脉,知无不言,言者尽兴了。

听众呢?直接获得答案,连思考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引导对方思考,用提问的方式。

问题四,表达越多,出错的概率提高。

表达的速度超过思考的速度,容易跑题。当你发现自己越扯越远,收不回来时,面对你的就是一幅异样的眼神。

先思考,后表达,不要自以为是。

问题五,有时候说话,是需要避讳的。

有些话,对方意会即可,无需说透,当心隔墙有耳。比如,你一定不希望家里的事被保姆听得清清楚楚吧。

表达能力好不好,不在于时长、不在于字数,在于质量,在于是否高效地向对方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表达需注意:

1.节约双方时间,可以的话,提前模拟场景,思考对方需求,准备自己表达的观点、内容;

2.言简意赅。对方了解下半句的,就不必说了。如,天网恢恢,下半句留给对方。又如,使用彼此听得懂的代称,只提某人的姓氏或“那件事”。

3.说的慢一点,吐字清晰一点。向说话高手学习,比如主持人。

4.删除不必要的口头禅。比如,嗯、啊、那个、那么……可通过听自己的录音得到反馈、修正。

5.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独立思考,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表达。

6.减少无效沟通。比如群聊、无主题的吹牛社交。

7.阅读文字更深刻了解表达者的思想;语言更真实立体地拉近与表达者的关系。所以联系好友,条件允许,能面对面就不要电话,能电话就不要发信息。

8.文字比语音更高效。如果与对方不是很熟,少用微信语音,发文字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一根苦瓜,从是瓜蒂开始,我心里就怀揣着个赤条条的梦想——上到餐桌、经过人类的味蕾。 我清凉,我解毒,我绿色,我...
    等禾一阅读 354评论 11 3
  • 我的三位老师,性别不同,神态各异,但是讲课都十分认真。 英语老师 我...
    木了个瓜321阅读 165评论 0 0
  • 26岁,你看着身边的人都结了婚 婚礼的份子钱逐年递增 春节回家,父母从带你串亲戚 变成了带你去见相亲对象 见了十几...
    一杯心疼阅读 22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