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个阶段,小孩——大人——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少有所养,壮有所用,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中国的传统一直认为我们要赡养老人,事实上,我们也要必须赡养老人。
我们的父母把我们辛苦养大,他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希望我们要给他们多少钱,而是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对我们,当他们老了,我们也要像那样陪着他们,给他们心灵慰藉,不要让他们变成空巢老人和孤独老人。
我想这样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他们为了他们的孩子一辈子含辛茹苦。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担心我们的教育,当我们长大了的时候担心我们成家立业,当我们成家之后又担心我们的另一半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呵护着我们。人生之中,在困难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一个后盾无条件的支持着我们,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真的有自己嘴上说的那样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忙着什么,有些时候回家只是为了不想听见父母的唠叨。
我们真的是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哇哇大哭,他们也从来没有嫌弃我们,反而把我们教育成祖国未来的花朵。为什么等到他们老了,我们不能像他们对我们那样对待他们呢?
我们的爱心和良心,在我们对身边人感恩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应该时常感恩的人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父母。
很多例子说明,当我们的父母孤独时候。很多人会陷入抑郁情绪当中,但是,这样的情况却不被我们理解,有时候因为我们的一句话就可能让我们的父母跳楼。这样的我们对得起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吗?
当我们的父母老了,那时的他们没有我们的陪伴,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失落,人际关系和身体功能的失落,都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状态不好而产生抑郁。
一组联合国的数据调查显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的人口将从2010年的12%上升到34%。从2011-2012年的一项针对17708为老人的数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中,40%有高程度的抑郁症状。然而,中老年人没有欧洲老年人那样的福利待遇,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原因之一。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有的老年人甚至同时患上多种疾病的也是大有人在。身体上的不适和心情上的郁闷,还有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累赘等都会引发抑郁症状。但是很多老年人又不承认自己心理上有疾病。
所以,我们作为子女的不仅要关心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直以来,老年人的存在感就一直比较小,他们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们拥有的宣泄渠道更少,在长期的孤独折磨之下,即使是年轻人也可能产生抑郁症状,更不用说老年人了。然而,我们自己对他们的关心陪伴是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比给他们富足的生活更重要。
当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陪伴他们是他们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