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原理概述
Spring 两大核心:
- 控制反转(IoC)/ 依赖注入(DI)
- 面向切面(AOP)
控制反转 IoC(inversion of control)/ 依赖注入 DI(Dependency Injection)
作用:让一个对象的产生不用再依靠代码 new,而是通过 java 反射技术动态地去创建调用对象,spring 运行后通过加载 xml 配置文件来动态地创建对象和调用对象里的方法,再根据依赖关系注入到需要实例对象的地方。
好处:将类与类的依赖关系写在配置文件中,程序在运行时根据配置文件动态加载依赖的类,降低的类与类之间的藕合度。
原理:在 applicationContext.xml 加入 <bean> 标记,在 <bean> 标记中通过 class 属性说明具体类名、通过 property 标签说明该类的属性名、通过 constructor-args 说明构造子的参数。其一切都是反射,当通过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id名称”) 得到一个类实例时,就是以 <bean> 标签的类名、属性名、构造子的参数为准,通过反射实例对象,唤起对象的 set 方法设置属性值、通过构造子的 newInstance 实例化得到对象。正因为 Spring 一切都是反射,反射比直接调用的处理速度慢,所以这也是 Spring 的一个问题。
依赖注入的 3 种实现方式:
(1)接口注入(interface injection)
(2)Set 注入(setter injection)
(3)构造注入(constructor injection)
面向切面编程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ing)
作用:框架动态生成代理,帮助业务方法实现系统级公共服务,使业务方法专注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
备注:代理、真实对象实现的是同一接口,将真实对象作为代理的一个属性,向客户端公开的是代理,当客户端调用代理的方法时,代理找到真实对象,调用真实对象方法,在调用之前之后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如事务、安全、日志等。
好处: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例如审计(auditing)和事务(transaction)管理)进行内聚性的开发。AOP 独立实现系统的共性功能,完成共性功能和核心业务解耦和,提高共性功能的复用性。
原理:根据真实对象实现的接口产生一个类,通过类实例化一个动态代理,在实例化动态代理时将真实对象及装备注入到动态代理中,向客户端公开的是动态代理,当客户端调用动态代理方法时,动态代理根据类的反射得到真实对象的 Method ,调用装备的 invoke 方法,将动态代理、Method、方法参数传与装备的 invoke 方法,invoke方法在唤起 method 方法前或后做一些处理。
注意:
- 框架初始化时,已完成对象的创建和依赖注入
- IoC 是通过注解 + 扫描代替添加配置文件 <bean> 传统配置
- 容器提供实例对象的存储
- 其他框架与 Spring 框架集成时,就是交出实例对象创建的控制权
- 当 Spring 框架与 Spring MVC 框架集成时,SpringMVC 容器是 Spring 容器的子容器,可以取出父容器的实例对象,反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