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从沟通开始

作为一名理财规划师,与人沟通、了解客户的情况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可惜沟通一直是我的短板,我以前总认为自己是专业的,直接把“干货”一股脑地倒给对方,就是对客户负责任,对客户最好。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为的好,对方未必认可;因为我没有跟客户深入沟通,不了解个体的差异,不了解客户真实的想法,甚至我还不知道客户有哪些特点,所以一上来就给所谓的干货,虽然业务技能专业,但太过于冰冷无情,是很难走进客户心里的。

莉莉安老师是原国家驻外机构的商务谈判翻译,在西非创造过一天销售额高达1.02亿人民币的超人业绩,听完她的课,才知道,原来一个沟通高手,真的是让人如沐春风,深深被她吸引。

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他散发的气场特别吸引人,最起码不让人抗拒;而又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的场域让人警惕或逃避,不愿意靠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人类天生喜欢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而且对周围有种天然的直觉。人类大脑有两个反应系统,姑且称之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我们的生物本能,应对我们所处环境的变化,当我们觉得外部的人和环境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时,就会快速作出反应,或警觉,或紧张,或逃跑。只有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放松的时候,才会启动系统二去作理性思考,慢慢分析。

基于这个人性的特点,我们在跟客户沟通时,需要构建自己的亲和力,才能走进他的心,我们说的话客户才愿意听进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是真专业,真的能帮到客户。

当我们去面见客户前,客户期待或者愿意见到什么精神面貌的我们呢?是愁眉苦脸的?怨气写满脸上的?怒气冲冲的?还是平和愉悦的?轻松有趣的?也许你会说,这个答案太明显了,可是我们总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精神抖擞的呀?有时候真的负能量满满或很紧张怎么办?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负能量中,或者我们对接下来的面见客户有困扰有担忧,已经很棒了。觉察到情绪问题,并且把问题具体地描述出来,起码说明一点,我们看到问题了。看到问题后,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给我带来什么价值?有什么解决方法?亨利·福特说:“你相信你能,或者不能都是对的!”

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它就像面团,我们是可以随意捏的。处于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习得瞬间转换情绪的能力,在这方面的佼佼者是我们优秀的演员,导演让哭就哭,让笑就笑。莉莉安老师教了我们一个妙招,普通人也可以瞬间转换情绪:闭上眼睛,回想最近经历的最悲伤最愤怒或最低落的那一刻,把那一刻的画面定住,镶嵌到相框里,把这个画面挂到墙上,看着这幅画面,这幅画也在慢慢地向远处移动,你的情绪随着画框远离逐渐平复,然后请紧紧地抱着自己。这时挑选一首欢快的音乐播放,你的身体伴随着音乐轻松摇摆。看,瞬间转换情绪,你也可以做到!

除了靠自己的力量,我们还需要他人的力量。如果陷在强烈的负面情绪里走不出来,我们可以找朋友诉说,让别人来给我们疏导,最好是在情绪管理这方面比较擅长的而且你又信任的;如果是对面见客户心存困惑或紧张,可以找同事或有相关的朋友咨询一下可能有效的解决办法。也许木桶理论你听说过,莉莉安提出了一个新木桶理论,我们平时关注的只是一个木桶,其实我们可以跟别的木桶链接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木桶(群),加长短板、补齐短板、守住底板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与别的木桶结盟,是不是能优势互补更高效呢?

当我们对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去面见客户,我们还需要对客户用好“五个心”:

01 有心
提前收集好客户资料,可以是过往交流过的,也可以是公开媒体上发布的,也可以是第三者介绍,或是客户本人的朋友圈动态。收集好这些信息,整理出客户的个人物质,我们就知道跟客户谈什么,从哪个方向切入话题去谈。

02 知心
海明威说:“我们用2年学会说话,用了60年还没有学会倾听……”与人交流不是要我们滔滔不绝地说,我们要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反倒是让客户多谈他自己的想法,我们只需要当个知心的倾听者,鼓励他说,重复他谈话中的关键词,体会他的感受,从中找到他的需要。这样做即可以表达我们的尊重,又听出他的真实意图和顾虑,还可以给时间我们自己思考怎么回应。

03 诚心
我们都爱听赞美的话,也知道要说赞美的话,但我们真的懂赞美吗?当一名头顶只剩几根头发的男士坐你面前,你非要“赞美”他的发型独特,我想对方一定无比尴尬。我们要赞美值得物美的东西,不能为了赞美而强找话题赞美,且物美要真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确的赞美姿势是有画面感的,有我们个人感受的,也对我们有收获的。

04 专心

如果有人跟你聊天时,他时时不看你而看手机或远处,也总说“不好意思,讲到哪里了”,你愿意跟他继续聊下去吗?既然要跟客户面谈,专心是最起码的尊重,也能跟客户更好地互动,与他同频。同频才有亲切感,也才更愿意说更多。

05 留心
我们面见完客户,通常还会再沟通好几次,后续也要跟客户多交流,所以我们要留下我们的心,直接向客户请求见面,给出两个选择,让他二择一,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外援,譬如说刚给一位他认可的、有影响力的人也递送方案或解决问题,也许对他也有帮助;也可以根据他的需求给他找到有用的资源。

这“五个心”是帮我们与客户之间搭建良好的关系,这样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如果是面对完全陌生的人或一群人呢?不能一对一地沟通展示自己,怎么能够吸引到别人关注我们?这要求我们有效表达自己。每个人都能说话,可是真的都会说话吗?那些吸引人的表达又是怎么一回事?

说话其实分三个层级,最底层的是“发泄”,即我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满足我们的表达欲,“祸从口出”最这个层级里最坏的例子了。往上一层,是“交流”,处于这个层级的谈话,双方在交换彼此的想法和价值,能够克制一些负面的情绪,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关注对方的意见。最顶层是演说,在这一层级,演说者占有了主控权,他的表达,能起到改变别人认知甚至行为的效果。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是演说层级的杰出代表。我们平常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也不需要达到这样的水准,但训练自己的演说能力,对自己个人发展和成长是大有益处的,好的演讲,可以让我们“被看见”,拓宽更多的可能性。

当我们参加活动时要自我介绍,也可以是一场小型的演说,主题是关于自己,目标是推销自己。那么,我们可以从三点切入,1)“我是谁?”这里的我是谁不仅仅指一般的姓名、籍贯、工作,还可以把自己的个人特质表达出来;2)“发生了什么?”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讲一个自己经历过的、能反映自己价值的故事,如果时间简短,也可以简单描述自己曾做过哪些值得骄傲或分享的事情,这个环节可以多参考广告,用精简的话语把想表达的思想抛出来。3)“我可以为你做什么?”这是总结前面故事的核心思想,把自己的价值晒出来,如果在场的人有对这个价值感兴趣的,也许就会从此链接上了。

所以,作为训练与实践,我们平常可以多准备介绍自己的故事版本,在不同场合,调整一下,就可以拿来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我是XXX,来自哪里,从事什么,很高兴认识大家”,没了。当我们积累了表达自己的模板,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的机会就会更多了。你不走出去,怎么知道谁会遇见你,你会遇见谁呢?

沟通是门艺术,既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也要做好面谈的用心准备,在推销自己前,还要做到时刻准备,你不知道下一刻会遇上哪位贵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