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星期四 晴
晚上回来花了三个小时核对前阵翻译的文章的校对稿,整个译稿被改得面目全非,应该是我这些年最惨烈的一次,颇受打击。
原稿是画家孔千的访谈稿的前部分,中译英,字数接近四千,三天内截稿。由于是访谈,原文是口语化,不少碎片式的句子,语言的逻辑也是不清楚甚至是矛盾的,加上访谈中涉及不少艺术专业的内容,因此翻译过程中,花了很多精力在理解上。然而,我开始以为访谈会比一般的艺评更简浅,于是在工作日的晚上我只是阅读了一遍稿子,标出重点注意的词句;周六花了大半天完成初稿,周日早上一句句地校对,晚上针对译文的语法修改。译文中标注了我不确认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原文中模糊的表达、专业的内容以及错别字。
次日,A就跟我反馈校对者的意见,说我的译稿不够严谨,校对粗陋。当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害怕这次的稿件影响以后的合作,同时又不能接受他说的粗陋,毕竟我也是下过功夫的。看了他的校对稿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原译文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根据翻译“信达雅”的评定标准,准确性是首要的,其中意思的准确尤其重要。原译文中有几个句子,我在意思上明显是理解错的,这个是大忌。此外,准确的形式表达也很重要,校对稿纠正了译文中时态、词语搭配、单词拼写的错误。同一种表达,只要错一个,后面就会跟着错。关于时态,访谈的内容掺杂了现在与过去的经历和想法,切换的界限有时很模糊,需要很细心地理解。在词语搭配方面,主要是介词和冠词的应用受中文表达思维的影响,经常掉线,归根还是英语基本知识不扎实。单词拼写的错误主要是原文和译文中的近型词,容易眼快看漏,就真的是自己粗心了,显得很不专业的,严重性跟内容错误差不多。
译文不能只是准确(信),还要追求表达流畅(达)与优美(雅)。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大部分精力放在原文的理解上,而且对很多内容没有把握,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跳出原文的语言形式,而是很保守地直译。这样的译文很容易陷入中式英语的模式中,表达很累赘生硬。校对者就可以跳出来,将重点放在译文的表达上,删繁就简,让文字更加简明顺畅,同时考虑访谈口语化的文体,调整句式和用词。
本来下半年就想减少翻译,侧重输入,这篇稿结束之后更觉得是了,关键是提高中文理解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前者就是专业知识的了解,A之前推荐过《艺术与文化》的中英版以及相关的网站,近期要好好读一下。后者就是丰富的英语原著阅读,加强纯正英语的语感,而不是中式英语,尤其加强时态、单复数和定冠词的意识。针对中式英语的问题,要读《中式英语之鉴》。此外,之前做的译稿和校对稿也可以拿出来温故一下,有时间可以做笔记总结一下具体的表达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S 来自A的朋友圈评论:
“与我们作战的是不仅仅是自己吧,还有质量和敬业。交给校对者的稿子好像不过关。做翻译,当然有学习的部分在,但翻译不可能是以学习为主。”洋葩萌神壕先森
“每一次看到你们的efforts,我就感受到那些译文会说话会互相在讨论在跳舞一样,在我们看来,这充满了乐趣,尽管于你们,这需要熬过很多个苦涩和无聊的日子,it worths finally” Ang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