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笑掷,侠影在心——冬日再读《萍踪侠影录》

    冬天的存在似乎是专门让人怀念春夏的明媚的。来北方二载有余,每至冬季,呼啸的寒风和干燥的气候总让我这个南方姑娘苦不堪言。刮大风的日子,在室外遇见熟人只能以目示意——张不了口,只消几分钟,脑袋便会被吹得晕晕乎乎,根本没法打起精神学习或者工作。便是在室内,暖气成天烘着,嘴唇干裂得饮食困难,唇膏不起作用,我用蜂蜜才好些,还得不间断地喝水(导致上厕所的频率异常地高),否则嗓子干得难受。有时半夜被干醒,梦里也是在找水喝。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里大力称赞北平的冬日,我是无法赞同的。

    人被束缚在厚厚的大棉袄、口罩、帽子之中,心情也如同这萧瑟之景,一团死寂。冬日适合休养生息,在屋里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每年考研都是在冬天,每年冬天都上演着成千上万个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2021年的冬天,我已经是第三次考研了。考研之后迫不及待地又看了一遍《萍踪侠影录》,想张丹枫已久啊。

    张丹枫是完美的人。他正直、有担当、文武双全、侠肝义胆,颜值与才华并存,对感情专一。他既有传统文人的仁义礼智信,又有江湖侠客的潇洒豪放。少年时代会痴迷于张丹枫的英俊、才情、武功,现在再看,更加钦佩他的大度、担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近来去了一次北京的于谦祠,更加地体会到其实张丹枫是和于谦秉持相似价值观的人。明知风险巨大,自身性命受到威胁,可是义之所在,民之所需,我当勇往直前。人人都去计较自己的得失,那是非怎么办?道义怎么办?

     《沧浪之水》的作者阎真谈及自己创作此书的想法时说:我们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优秀知识分子,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等等,他们有那样惊世的才华,可为什么在他们的遭遇是那样的凄惨?在他们活着时,不受人待见、不得志?他们这么固执,不肯卑躬屈膝,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坚持有什么意义?

    其实这个答案是很难说清的。《红楼梦》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如果自己心中认定了一件事,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人家怎么议论无足轻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就像《觉醒年代》里延年戴着手铐和脚镣,踏着血水,一步步走向刑场,回头一笑,仿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死得其所,对他而言,是幸福的。如果我这辈子做了我认为该做的事,那么就是值得的。

     张丹枫的大格局是我喜欢他的又一大原因。他和云蕾有家仇,看似解不开,其实这世间哪有化解不了的仇怨?云蕾因为此事备受折磨,痛苦万分,张丹枫对她说:“其实人生在世最多不过百年,多少大事情还做不完呢,个人的恩怨又何必如此看重?”纠结在个人的恩恩怨怨里,终究是做不成大事的。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但毛主席并没有因此而与美国势不两立,而是努力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邓颖超在“白色恐怖”之下失去了孩子,并且导致终身不孕,周恩来却在之后极力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国民党谈判几十次。完成国家和民族之大业,需要这样的大格局。

     拥有大格局,人生会豁然开朗。

    读这本书时,仿佛是在看武侠版的《西厢记》。文辞优美,令人唇齿留香,字里行间都是梁羽生的才气。古人的诗词典故比比皆是,还有不少梁公自己创作的诗词。然而这本书也有不少不足。比如对于云蕾这个人物,塑造得极为失败,她甚至比不上脱不花和澹台镜明。张丹枫和云蕾的组合类似于于郭靖和黄蓉,但是云蕾比黄蓉差得太远。云蕾除了美貌之外,实在很普通,人物扁平。另外,第二十三回,潮音和尚问云蕾今年是哪一年,云蕾说正统十三年,但这时土木堡之变已经结束了,而土木堡之变是正统十四年,所以这是梁公写书的纰漏。真实的历史与书里所写当然有出入,比如明朝给瓦剌的国书上没有归还朱祁镇这一条——朱祁钰怎么可能让哥哥回来?朱祁镇确实回到了北京,但是是历经了数不清的曲折,不是像书里写的那样明朝使者一去就把他带回来了。梁羽生总爱把历史掺入小说中,但会做许多的修改,所以读者在阅读时,要自己区分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虚构,切不可全信。

     这十多年来,我的人生经历了很多变故,只是对武侠小说的爱从未消退,每年必读。书里的人物是那样美好,感情是那样真挚,我沉浸在武侠的世界里不愿醒来。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圆满、肮脏、无可奈何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得到缓解,给我以继续前行的勇气。新派武侠小说本来只是消费品,快餐文化的产物,却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能够感动我的心灵。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作品的生命却可以被无限延长。梁羽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他所构筑的武侠世界依然存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向梁公致敬!愿侠气长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