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东岳老师的课程,里面提到一个认真逻辑:
生存环境,决定了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了思维遮蔽性。
意思是说我们生存的环境就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构成,而我们的思维模式也就导致了我们的思维瓶颈。
很受用的一个逻辑,跳出来想想,大到人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家间,城市间,小到 家庭间,行业职业,甚至80,90后的差异,大都存在着这个逻辑带来的变化,不同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从而出现了思维瓶颈。
拿自己从事行业来说,以前是做通信设备的,在十多年的从业环境中逐步形成了面对通信设备行业的思维模式,或者说商业模式的经验。
出来创业,看到一个新机会,新需求,会理所当然的用硬件这种方式来满足需求,也许能够满足需求的方式还有很多,但因为思维模式的惯性,思维模式的遮蔽性,导致自己就很容易的把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满足需求方式上靠,到头来,当别人用更快速更高维的方式(例如纯软件方式)来满足同样的需求时,才恍然顿悟,感受到被降维攻击的痛。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答案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这都是思维模式的本能决定,而不去思考其他更好的可能性,漫长的生存环境已经磨练了这种问题的因果本能关系,面对不确定的世界,这可能即是效率,也可能是草率,因为我们不加思考的答案很可能是有遮蔽性的。
看嘀嘀打车,程维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通过软件的方式满足了供需关系,但同样的需求,如果是几年前通信设备行业的自己创业,也许仍然无法想出这样的高效解决方式,也许想到的仍然是在车上做一个硬件去解决。所以这样的机会用自己过往的生存环境长成的思维模式仍然是无法抓住的,这就是思维遮蔽的命。
看到过很多自己行业的朋友出来创业,也都是继续硬件道路,也许这就是宿命,太长时间的行业从业环境养成了我们这样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我们从业的瓶颈。当然这并没有好坏之分,每个行业都有优秀创业者,成功创业者,有大量的需求满足是硬件大于软件的。
但对于我自己,却有些不甘,出来创业,并不只是赚钱,自己选择走这条路,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去尝试另一种不一样的活法,开拓一种新的生存环境,让自己开阔眼界,打破原有思维模式,形成不一样的新认知。
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是正确的做事。选择做什么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100倍,在知乎上看到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所以,在15年底,深入分析了未来行业趋势,就勇敢的重新出发,选择了数据服务行业创业,在新的领域成长,重构自己的思维模式,打破原来的思维遮蔽性。
重新开始,去寻找数据领域的贵人连接,合作,去寻找数据专家,构建新的模型,去寻找数据资源对接打通,主动跟客户沟通需求,探讨数据产品如何适配需求,如今新的产品马上上线,没错自己在新的生存环境已经适应,相信这只是个变化开始。
我自己知道,面对新的领域成功率会很低,有各种坑等自己去踩,但我仍然选择这条路,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数据,跟一时的失败相比,跟踩过的和要踩的坑相比,自己能够踩在走向未来的路上前行,这都不算什么,我心里明白,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这要比成功重要的多。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不确定在加剧,行业随时可能被颠覆,没有稳定的职业,也就不再有稳定的能力。
也许原来还是个公司骨干,部门主管,但出来创业,却发现什么都不是,一切从头开始,原来的经验主义不在变得那么有用。
自己要做的就是:
学会不信命,自我颠覆,打破自己原来的认知瓶颈;
主动调用自己的注意力,思考学习并践行反馈,学会追问、连接、扩展自己的见识,打磨自己的常识;
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成长,重构新的思维认知,来适应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