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老朽
九月七日上午十点,我乘Z69次列车奔赴心向往之的北疆,于次日下午五点抵达乌鲁木齐,入住眠羊羊酒店。此次同行的旅行团编号为612,带队的是亲切热情的圆圆导游。
九月九日,行程首站便是天山天池。天池坐落于阜康市境内,距乌鲁木齐市区100公里,依偎在博格达峰北麓山腰,海拔1900米,是一处静谧秀美的高山堰塞湖。乘坐观光车沿山路盘旋而上,窗外山高谷深、悬崖峭壁,高大的云杉茂密葱茏、刺破天际;天池之上云雾缥缈,恍若踏入云海之间。随即赋诗一首:
即日赴天山,飘然云海间。
涧深几万丈,杉高入云端。
待到王母池,忽见玉生烟。
掬把瑶池水,羽化已登仙。

离开天池,我们沿S21高速公路继续北上。沿途风光不断切换:时而广袤的戈壁铺展向远方,时而连绵起伏的丘陵直达天际,时而万顷良田尽收眼底。玉米、瓜果、向日葵在田野间舒展身姿,一丛丛红柳、一片片芨芨草在车窗外飞速掠过,令人目不暇接。


傍晚八点,我们抵达福海县北屯镇——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驻地,因遍野种植向日葵,又有“葵都”的美称。稍作休整后,我们前往五彩滩。
五彩滩位于阿尔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因土壤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经过千百万年风雨雕琢,逐渐形成多姿多彩的瑰丽景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加之额尔齐斯河从中流过,碧水、绿树、彩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尽情游览一番后,我们便向着“人间最后一片圣土”喀纳斯进发。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以北200公里处的阿尔泰山南坡,是一座冰川堰塞湖。
车行至额尔齐斯河沿岸,两岸万亩向日葵竞相绽放,绿中透黄。大巴沿河岸左岸前行,只见水网密布、绿树成荫,得益于充沛的降水,草木长得格外繁茂。抬头可见大雁列阵南飞,低头能赏牛羊成群漫步,连空气里都浸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下午三点,我们终于抵达喀纳斯景区。先是换乘摆渡车到景区入口,随后依次游览了神仙湾、月亮湾、卧龙弯。神仙弯薄雾缭绕,月亮弯形似弯月且湖水颜色随光线变化而变幻,卧龙弯则因湖中的沙洲犹如卧龙而得名。
山巅白云飘飘,山腰薄雾缭绕,湖水澄澈明亮,山光云影倒映其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图瓦人就生活在这片神仙般的美景中,他们能歌善舞、长于放牧,还兼顾旅游生意,过着悠哉悠哉的神仙日子。


欣赏过图瓦族同胞极具民族特色的演奏与舞蹈后,我们又换乘景区内公交返回驻地。乘车时我依旧流连忘返,再次驻足回望被群山环抱的喀纳斯湖:只见红松与白桦交错生长,时至中秋,树木黄绿相间、五彩斑斓;山顶的积雪在夕阳下泛着刺目银光;湖水清澈如练,水鸟不时掠过湖面,激起圈圈涟漪。可惜的是,此行没能见到传说中的水怪,但也未尝遗憾,毕竟这般美景已让凡人享尽福气。一路所见,游人如织,旅游大巴首尾相接,多数人匆匆而来,摆拍几张照片后又匆匆离去,能静下心来感受这份静谧与壮阔的人少之又少,未免有些可惜。
九月十一日清晨六点,我便早早起床,八点准时抵达云霄峰景区。云霄峰位于阿尔泰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海拔2800米,站在山巅的瞭望台可眺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四个国家。
刚下车,寒意便扑面而来——当地气温不足十摄氏度,即便把所有衣服都裹在身上,依旧寒气逼人。乘坐索道缆车缓缓上行时,山涧景色起初还依稀可辨,随着缆车不断爬升,云雾越来越浓重,登顶后更是云遮雾障,除了近处的皑皑白雪,周遭一切都笼罩在朦胧之中。一句话,此行除了白雪与寒冷,几乎啥也没看到,实在令人大失所望。在山顶停留片刻后,我们再次乘缆车下山,下落约一百米时,太阳突然露出了笑脸,回望山顶,却依旧被云雾笼罩。或许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云霄峰常年处在云雾之中,游客能否在瞭望台一眼望四国,全凭运气。尽管如此,缆车依旧穿梭不息,将无数游客源源不断地运往山顶,可惜大多人都如我一般,满怀希望而来,最终扫兴而归。





下山时,我偶遇一位54岁的哈萨克族保安。他普通话虽有些生硬,但口齿清晰。他本是牧民,兼职做保安,月薪四千元。他告诉我,当地牧民退休后每月能拿到三四百元退休金,这比内地农民的养老金高出不少;哈萨克族与汉族可自由通婚,当地彩礼一般在20万元左右,一套房子价格大概30万元。提及家中牛羊成群的生活,他言语间满是幸福感,着实令人羡慕。
中午十二点,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禾木山庄。
禾木山庄位于禾木风景区东侧一公里处的山谷中,被冰川、雪山、原始森林与草原环绕。

然而天公不作美,抵达禾木山庄的那一刻,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我备用的雨伞即刻派上了用场。多数游客跑去饭馆避雨,我却选择在雨中游览山庄,想来这也别有一番诗意。我从山庄高处慢慢向低处走去,只见精致的哈萨克族小木屋在雨幕中时隐时现、错落有致;特色手工艺品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小吃摊前,烤肉的香气在雨雾中弥漫,勾得人馋涎欲滴。我买了一杯新鲜牛奶,一口下肚,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

山庄最低处便是蜿蜒奔腾的禾木河。这时雨势稍缓,站在桥头,能清晰看到禾木河奔腾的浪花;河的左岸是巍峨的阿尔泰山,山脚下郁郁苍苍,白桦、红松、云杉漫山遍野、一望无际。
走过桥头,我踏上了通往观景台的木栈道,拾级而上,一边攀爬一边观赏。抵达观景台时,天已雨过天晴,一幅绝妙的水墨画即刻映入眼帘:一座座小木屋犹如一枚枚棋子,镶嵌在绿色的山坳里;一团团白雾从山涧中涌出,让禾木河与小木屋显得虚无缥缈、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




只是,像我这样能登上山顶观景台的游客毕竟不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游客错过了这场壮美的视觉享受。别忘了,美景往往在最高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遇见。
下午三点,我们告别禾木山庄下山。
下山的路途同样让人惊叹:车窗一侧是茂密的森林,另一侧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之下,便是一路相伴的禾木河,直到山脚才渐渐远去。途中还见到了不少“小生灵”:停在树枝上的乌鸦,个头比内地的大上一圈;黑色的野兔身形格外矫健,听到汽车鸣笛声便瞬间钻进草丛消失不见;山坡草地上,成群的牛羊或悠闲散步,或低头啃食,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当晚十点,我们抵达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入住鹿鸣酒店。
九月十二日上午九点,全员集合后出发,半小时便抵达乌尔禾魔鬼城。这里地处克拉玛依油田核心区域,属戈壁丘陵地貌,因严重缺水,草木稀疏,尽显戈壁的苍凉与壮阔。在景区游览的两小时里,形态各异的土丘矗立在天地间,有的如猛兽盘踞,有的似城堡巍峨,蔚为壮观。其他人多选择乘车游览,我却偏爱步行——登上丘顶,更能亲身感受岁月雕琢出的独特肌理。途中还学到一个新知识:同一棵沙漠胡杨,叶子形状竟截然不同,有的像纤细的柳树叶,有的似宽阔的杨树叶,还有的如扇形的银杏叶,大自然的奇妙着实令人称奇。






离开魔鬼城,沿途风光依旧精彩:密集的“磕头机”(油田采油设备)在戈壁上不停运转,那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动力心脏”;一丛丛沙漠红柳扎根沙砾,绽放着顽强的生命力;梭梭草(又称骆驼草)带着细密的尖刺,在风中摇曳;翠绿多汁的盐爪爪,更是骆驼最爱的美食。途中见到了成片的梭梭树,只可惜没能看到寄生在其根部的肉苁蓉。此外,新疆的柳树、榆树与内地品种也有所不同,枝干形态、叶片纹理都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国道两旁的绿化做得十分出色,不时能看到彩蝴蝶翩翩起舞,唯独没见到振翅的蜻蜓,也算是个小小的遗憾。


下午一点,我们向着博乐市出发。沿途地形地貌变化万千,前一刻还是覆盖着灰褐色沙砾、寸草不生的土地,下一刻便见到河床地带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短短一小时的车程,眼前的色彩与景致不断变换,让人舍不得闭眼,生怕错过任何一处惊喜。同行中有人上车便睡,等一觉醒来,几百公里的路程已过,错失了许多美景。此刻我才真切体会到:跟团旅游时,有时“在路上”的风景,比景点本身更让人难忘。


旅途中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在严重缺水环境里依然顽强生长的植物——它们用根系紧紧抓住土地,用枝叶勇敢迎接风沙,完美诠释了生命的坚韧。同时,沿途连绵不断的银色输电铁塔也格外醒目,它们如钢铁脊梁般矗立在戈壁与草原上,将北疆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地。此外,褐色的丘陵下想必埋藏着丰富的矿物质,绵延数十公里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红色的丘陵如画卷般铺展向远方,每一处景象都让人惊叹于北疆的广袤与富饶。
行至精河县境内,“千里棉田卷雪浪”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成片的棉田雪白一片,微风拂过,棉絮轻轻晃动,宛如波浪翻滚,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当晚,我们入住博乐市,这座小城面积不大,却格外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透着舒适惬意的生活气息。
九月十三日早晨七点半,我们从酒店出发,下一站是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赛里木湖被群山环抱,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湖长30公里、宽27公里,总面积达460平方公里,静静地躺在博乐市境内的群山之间。




站在湖边,湖水呈纯净的蔚蓝色,抬眼望去,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中,山水相映,蔚为壮观。湖水的颜色还随距离渐变:近处是透亮的蔚蓝色,往湖心延伸便成了深邃的墨绿色,再远处又渐渐变回澄澈的蔚蓝色,层次分明得如同精心调配的调色盘。若从湖中望山,景致更是别具风味:山脚下的黄沙、山腰的苍翠绿树、山顶的皑皑白雪,还有山谷间偶尔闪现的金黄树叶,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若换个视角,从山上俯瞰赛里木湖,又是另一番震撼景象。而从赛里木湖下山的这段路,堪称全程“最精彩路段”——一步一景,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翠绿的树木与枯黄的芨芨草交相辉映,班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下,既惊险又刺激。这段路正处于果子沟境内,宏伟的果子沟大桥横跨山谷,将天堑变为通途,让人不禁惊叹于工程的壮丽与伟大。




驶出果子沟,我们便进入了伊犁河谷。这里土地平旷肥沃,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泛着金黄色,沉甸甸的玉米穗透着丰收的喜悦——伊犁河谷不仅是新疆的“粮仓”,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我们在霍城县停下吃午饭,霍城素有“薰衣草之乡”的美称,此时千亩薰衣草正值花期,紫色的花田在阳光下绚烂绽放,阵阵清香随风飘散,引得蝴蝶翩跹、蜜蜂嘤嘤作响,一路的劳乏在花香中瞬间烟消云散。当晚十点,我们抵达新源县入住,随后品尝了地道的烤全羊,还欣赏了哈萨克族美女热情奔放的歌舞表演,热闹的氛围让人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九月十四日早晨八点半,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出发。当天的第一站是那拉提草原,它海拔1800米,地处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群山环抱,绿草如茵,成群的牛羊悠闲漫步,宛如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因为风大气温低,多数游客到此为止,坐观光车返回。殊不知,那拉提的经典正在山上。
而我却坐上了上山的观光车,冒着犀利风雨盘旋上行,沿途云雾缭绕、虚无缥缈,脚下的草原、远处的山峦都笼罩在朦胧雾气中,若梦若幻,仿佛踏入了仙境。待到山顶的那一刻,雨势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视线变得清晰阔达,此刻的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之中,继而变成了其中的一棵树、一株草,亦或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永远留在那拉提草原——与松杉并肩,与绿草为伴。突然,大雨把我从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状态中拉回了观光车。





司机说,他每天都会不停地往返其间,能见此刻的美景,实属罕见。感谢苍天的眷顾,给我留下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也给我留下了人生最美的瞬间,当印在脑海,终生难忘。



午后,前往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天鹅湖,沿途的美景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天鹅湖坐落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之中,由一千多个大小湖泊组成,我们所见的不过其中的千分之一。




走下观光车,步入曲折的木栈道,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成群的红嘴鸥,有的卧在草原上打盹,更多的是在空中迎接远来的客人。有人把面包屑抛向空中,看红嘴鸥在空中争食,群鸟翻飞,蔚为壮观。继续沿着木栈道前行,那些在碧波里的洁白身影想必就是期盼已久的大天鹅了。但见几只大天鹅在澄澈湖水中游弋,它修长的脖颈优雅地弯曲着,犹如灵动的画笔,在湖面上勾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线,每一次划动所激起的轻柔涟漪,都是大自然奇妙的音符。以往所见的大天鹅都在北雁南飞的蓝天之上,今天大天鹅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也就不虚此行了。
有人说,不就那么几只大天鹅吗?非也。我们目力所及,不过千米,没做功课,不知道天鹅湖之大、大天鹅之多,就不足为奇了。
意犹未尽,我们不得已告别了天鹅湖,乘区间车前往闻名遐迩的“九曲十八弯”。
这段路程需沿山路上行18公里,沿途风景依旧迷人:但见雪线之下,冷杉高大成林,广阔如海,漫山遍野,直插云霄。


九曲十八弯位于天山山脉深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之上,由开都河冲积而成,形成十八个弯道,河道蜿蜒曲折,犹如飘舞的彩带。落日时分是九曲十八弯最美的时候,夕阳西沉,晚霞映红了天际,阳光依次照射到十八个弯道,形成多个太阳的倒影,与远处真实的太阳叠加,最多可以呈现出九个太阳,形成“九阳连珠”的壮观景象。
尽管由近及远,跑了多个拍摄点,却因晚霞被乌云遮蔽,未能见到九个太阳的奇观,令人遗憾,但九曲十八弯的壮美依旧令人震撼。




九月十五日,我们原计划沿独库公路前往下一站,却因路面结冰,交通部门实施了临时管制,不得已折返那拉提,改道前往奎屯市。这一路需要连续行驶10多个小时,旅途的劳顿自不必说。好在途经伊犁河谷时,金黄色的广阔原野再次展现了它无穷的魅力:一片片金黄,是即将成熟的玉米;一片片碧绿,是叫不上名字的蔬菜;一片片紫色,是飘香的薰衣草。那些连绵不断的丘陵,藏着无尽宝藏,一个个镜头在车窗外不停地切换,千般地形、万种神态,苍凉与富饶交织,浩瀚与玲珑轮换,高山与峡谷并肩。不来新疆,不知道祖国领土之广阔;不来北疆,不知道山河之壮美;不来阿尔泰,不知道山川之形胜。此时此刻,我突然醒悟了——美景不仅在景点,更在路上。可惜的是,许多人拉上了窗帘,进入了梦乡。美在于发现,在于寻找,或许就在不经意的那一刻。虽未走成独库公路,却意外收获了这番田园美景,也算是“有得有失”的补偿。

九月十六日,是此次北疆之旅的最后一天。上午九点,我们抵达独山子大峡谷,在这片“大地的裂痕”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十一点左右离开景区,向着终点站乌鲁木齐进发。沿途所见,不是白花花的棉花田,便是绿油油的葡萄园,丰收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




下午五点,我们终于抵达乌鲁木齐大巴扎,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也为这场充实的北疆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