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0年秋末,在一个小村子里头的稻草泥房子里,又一个“男丁”提前来到了这个小镇,周围的人都在忙着挣工分,而他只管在娘的怀里吸吮乳汁,安详地睡觉,这个世界的事情与他无关,他哪里知道没有完成挣公分任务意味着今年得不到生产队的按劳分配,这就是70年代的农村。
爷爷给起了“新娃子”这个名。
一辈子靠打鱼过日子的爷爷,希望“新娃子”将来能赶上新时代。
可没等“新娃子”长大,爷爷就走了!
奶奶就带着“新娃子”一家四口过日子。
2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早教,幼儿园。新娃子就在爷爷奶奶和妈妈的放养下,在家里的田地里,菜地里,晒谷坪里和成群的鸡鸭鹅一起萌萌地长大。
3
幸好“新娃子”打小就学会了鸡鸭鹅多种语言,呵呵。慢慢地他也学会了与鸡鸭鹅沟通,咿咿呀呀的和它们聊天了,还学会了先打招呼,再说“正事”儿。只不过,各自命运决然不同,“新娃子”活了下来,他那群“发小”在五年中,每逢年过节就被宰杀了!
4
参军退伍回来的“新娃子”他爹。
在镇里当民兵营长,整天不着家,忙这忙那的,还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毕竟是当过兵的,扛过枪,喝过南瓜汤的连队指导员。时间就在不知不觉的走着,“新娃子”他爹终于可以到县里革命委员会上班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穿过军装真是不同于一般群众呀。就这样,满怀着进县城扎营愿望的“新娃子”他爹很快办好了手续,坐了3个小时的县道去报到了,被分配到了县里工作。县惩治办的工作说白了就是清水衙门,跟单位里面的腐败分子打交道,按照上锋的意思惩治,法办犯错误的工作人员。在这期间,“新娃子”他爹早出晚归,满腔热情投入到惩腐倡廉工作中……
5
“新娃子”他爹忙活了一年,该管管“新娃子”和比“新娃子”大两岁的倔娃子,还有俩个娃的娘了!1982年秋天,“新娃子”他爹向单位领导递交了申请,请求领导同意“新娃子”他娘带着两个娃来县城一起生活,工作。由于“新娃子”他爹工作积极向上,在惩治腐败分子上毫不手软,是把好使的刷子,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新娃子”他爹单位的领导咔咔批了同意随亲属进城几个大字。“新娃子”就进城啦。进了成那年,城里的孩子早就在课室里啃书啦,“新娃子”和他哥只好在家里待着,那时候的小城里没有工厂,没有屈臣氏大商场,想去打工都没人用得起,到处都是剩余劳动力!娃她娘只好去碰运气,先打打散工帮补家用,努力地让娃俩吃饱肚子,也为来年九月给俩娃报名读上书。
6
不上学的时间里,新娃子哥俩大院子里无事可做,同龄人都上学去了,可没闲工夫一起玩儿,哥俩只好在大院里头闲逛,很快就找到了各自喜欢的游戏,哥喜欢上了拆家伙,把家里的小闹钟,大挂钟,电风扇,能拆的都拆了一遍,然后再装回去,每回都多出来俩零件;新娃子眼睛比较野,发现了大院大门值班室那儿有会说话的盒子,胆子小不敢靠近,就将这个重大情况跟倔娃子说了,兄弟俩就蹑手蹑脚的走到值班室窗户底下,从缝里面瞧,好家伙,一个大铁盒子里面正吹着冲锋号呢,嘀嘀哒哒嘀嘀,冲啊,打小鬼子。原来是黑白电视机播放着抗日战争片哩。这一瞧,哥俩上瘾了,每天吃饱饭就往大门值班室跑,美美哒看啊看,简直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呀!哥俩看完电视以后,还照着电视里面的片段,各自演了起来,满满的幸福感,第一次尝到了城里的味道。不觉来到了春节,忙了大半年的他爹和娘,终于可以停下工作和俩娃过新年了,欢欢喜喜的带着俩娃去买年货和新衣服过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