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之七物质管理:你是物质的主人还是奴隶?

在自我管理的第一篇《自我管理之一时间投资法:时间分配,决定人生》,讲到了如何记录时间,分配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投资对未来有利的事情上,时间分配,决定人生。第二篇《自我管理之二要事第一,找到人生的“真北”》,讲到如何找到人生的“真北”,将时间投资到对人生“真北”有帮助的事情上,也就是要事第一。第三篇《自我管理之三行动管理:如何持续做一件事超过300天?》,讲到如何持续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梦想转化为理想,用持续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第四篇《自我管理之四情绪管理:心情很糟糕,如何无压高效工作?》,讲到了情绪管理。

这一篇讲一讲物质管理。也许很多人认为物质与自我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之前写过文章《生不生二胎,钱是关键吗?》和《幸福与金钱的关联最多只有10%》,看到一些读者留言说,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物质,我没有办法不物化啊。

我知道自己无法决定社会的倾向,我也无法改变别人,但是我可以改变自己。要时刻记住,你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我们常常会以为自己是身不由己才这么选择或者去做什么事情,其实不是的,是你自己选择去这么做的,只是你不愿意承认。

物质与自我管理有什么关系呢?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常常觉得我们要先想明白初衷,再去做事情,不要因为别人觉得要自我管理,你也就跟风。你要自己思考,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什么?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自我管理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范本,而是要更好地活出自我,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对我而言,成长的过程是每天为自己的人生积累正资产的过程,每天过得幸福并且有所进步。

想要过得幸福,想要有所进步,其实都与物质有关。

第一,学习与物质的关系。

大部分也许会觉得学习与物质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大了。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想要做到好学,必须先降低物质要求。当你物质的欲望越大,用于学习的时间,精力,心思就越少。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至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所谓“食无求饱”,是指不一定吃得很饱;“居无求安”,是指住处不求奢华享受。

我们平常说“好学”,会去强调学习态度,或者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原来好学跟人的欲望也是相关的。好学在此有三个步骤:首先要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炼及改善自己,接着再虚心向良师请益,使自己走在正途上。每日在自己各方面的行为表现上,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如果只注重物质上的吃、穿、住如何,就没有心思去想应该想得事,整个生命就会向下沉沦。

这一段话,很受启发,我也很赞同。我自己很喜欢的作家,像:季羡林先生,杨绛先生,从我阅读他们的文字,觉得他们的生活是很朴素,很有规律,很少铺张浪费的。他们对物质的欲望不大,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生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们在学问上的造诣都非常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是越来越物化的时代。蒋勋在《生活十讲》中有谈到物化。他有讲到,在物化的时代,古代孔子、庄子等都是制衡物化的。从这一则论语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制衡物化的思想,他强调要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要在言行上磨炼及改善自己,接着再虚心向良师请益。孔子推崇精神上的丰盈胜于物质上的丰盈。

第二,幸福与物质的关系。

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望。不论我们的渴望是事业的成功、精神的充实,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清晰的生活方向,或是爱情与欲望,我们之所以渴求它们,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是,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我们自身的努力到底可以创造多少幸福,或者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创造幸福呢?

很多人认为物质条件越好,越幸福,其实并非如此。在《幸福多了40%》,作者的观点是:幸福50%由基因决定,10%由环境决定,40%由行为习惯决定。


幸福的决定因素(摘自《幸福多了40%》)

那哪些因素是属于环境部分呢?作者写道: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美丽与丑陋、结婚与离异,生命中诸如此类的不同境遇竟然只能解释10%的幸福差别。

环境部分不仅包括物质条件(贫穷与富有),也包括婚姻状态(结婚与离异),甚至包括健康水平(健康与疾病),而这些我们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充其量只占幸福的10%而已。

如果我们能够在思想上认同生活环境不是幸福的关键,我们就已经拥有创造幸福的巨大潜能。幸福在于个人创造,幸福并不遥远,你今天就可以着手营造。

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改变基因(也)不可能改变,不在于改变生活环境(如)发财致富、成为魅力四射的人或是与更合得来的人共事,这些也都不太现实,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主观行为。记住这一点:我们的幸福水平有40%的提升空间,这是我们能够控制和改变的40%,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行为和思维来提升或降低的40%。

当然,我们肯定还是需要物质的。我们的生活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之上。但我们要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应该是物质的奴隶。

第三,你是物质主人还是奴隶?

这一篇文章的标题:你是物质的主人还是奴隶?那主人和奴隶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百度百科对于奴隶的定义:奴隶,通常指失去人身自由并被他人(通常是奴隶主)任意驱使的,为他们做事的人。主人:财物或权力的支配者。

主人和奴隶有什么区别呢?主人有着自我选择权,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那奴隶呢?奴隶没有选择权,他要听命于主人的安排。是否有选择的自由,是区别主人与奴隶的关键指标。

不要以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早已走过了奴隶社会,就不存在奴隶了,其实现在,依然有大批的努力,比如,房奴、卡奴、孩奴、网奴、手机奴,学位奴,电视奴等等。当你受制于某种事物或者行为,使得自己丧失了独立自主,自由支配的能力,活在一个被“奴役”的生活之中,你就是奴隶。

事实是,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而不是主人。比如,人们跟风买iPhone手机,甚至卖肾或者千方百计凑钱买iPhone手机,你觉得你还是iPhone手机的主人吗?

我们买了一些物品,本来是想要享受这些物质带来的好处,没想到自己会一步步沦为物质的奴隶。比如,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需要有合适的鞋子来搭配吧。既然穿得那么漂亮,也该有一个合适的包包来搭配吧。即使买了合适的包包,也会过时,又需要买新的……你拼命得追赶着潮流。这些难道不是物质带来的累和苦吗?

第四,自由的公式:自由=能力-欲望。

古典老师有一个关于自由的公式,非常实用:自由=能力-欲望。当你的能力越大,欲望越小,自由度就越大,当你的欲望超过了能力,那自由就是负数了,就变成了奴隶。

我们生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己是主人,而不是奴隶吧,所以进行物质管理也很重要,如果你有很大的欲望,那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一点自由;如果你的能力很强,欲望又不大,那么你的自由度就高。

如何选择,是取决于你自己。文章读到最后,你也可以反思:你是物质的主人还是奴隶?不论周围人是怎样地生活,你都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最后送大家爱默生的一段话。

在这个世界,遵循他人的价值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独居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也是很容易的;然而,伟大的人是这样的:处在众生之中,却能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独居时的独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