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郭相声的人一定会知道这句开场,“我是非著名相声艺人郭德纲……”有时候也会说“非主流相声艺人,”而把自己和主流分得泾渭分明。如果听得多了,能细分出三分调侃,三分自嘲,三分无奈和一分不甘。
相声有主流非主流之分,无非就是说老郭的相声不能教育人、三俗一类,偶尔带点水道谷道的东东而已。老郭有两句话说得很经典,“我和中国相声界有个约定,我负责搞笑,他们负责品味。”“相声如果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诗界亦然。
我肯定是个非主流的野生写手了。首先产量低,比不得高产的诗家。然后是总喜欢用新韵写近体诗词而常被诟病,自己不喜欢标明也是原因。最后是不献媚,不喜欢对不喜欢的作品发表不喜欢的言论,最多只是沉默而已,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当然也就没我的份了。
入声字你不会吗?你不会吗?你真不会吗?
韵谱就放在那,网络上各种检测横行,只要不是傻子稍一翻阅就可知道,那还谈什么会不会呢?
是的,我是不会入声字,再确切点说,是不会读入声字。我一再强调,从诗经到乐府到近体诗到明清词都是要吟唱的,不是用来光看的,而现在呢?大家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念不出来,猪都要笑死掉了。
有人说,我会读入声字啊。是的,浙、闽、粵(包括客家)一带的人基本都会发入声,可那又说明什么呢?让全国的诗人依这三四块地方的发音去写诗,凭什么?就凭一本《平水韵》和一本《词林正韵》吗?你们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创制出一套专供吟诵采用的语音体系,对平水韵的韵字进行拟音,保留全部入声,就像京剧韵白那样传播学习,像十三辙一样。
估摸着说到这该有人拿传统说事了,不尊重传统、数典忘祖一类的帽子可能正在飞来的途中。让帽子飞一会儿,我来继续。
北方从来在文化争论中便处劣势。主要由于过去中华民族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北方,北方生存环境恶劣,生存压力巨大,多战,少食,而尚武,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山东、河北、东北一带自古民风彪悍,文即不保家也不卫国,所以在文化上发声较弱。这种局面只在明初稍有好转,随即便被党争之祸扼杀,直至明亡满清入关近三百年,北方仍未出现较强硬的文化声音。
建国以来,北方曲艺如二人转、京剧、小品、相声逐渐雄起,铺天盖地大有燎原之势。但在文化上依旧不温不火,数得上来的老舍、冯友兰、王朔、臧克家、萧乾等聊聊几个人仍觉乏力。说白了还是以南压北的局面。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我们常夸耀自己地大物博,但是遗憾的是并未达到兼容并蓄。从前的文化是以上率下,顶层设计决定下层结构。而从北方曲艺的崛起看,我更希望能它能唤起北方文化、文艺、文学等各领域的创作者们,趟出自己的一条新路来。
学生不才,敢为人先。
我尊重传统,更爱家乡。
最后附首小词:临江仙.琐念
秋尽曾闻齐女,雪飞难遇梅仙。
良辰孤盏夜霜寒。
啃书斟老酒,伏案睡青山。
执笔勾划悲喜,抽刀削抹尘缘。
青丝白发竟微澜。
当年曾有梦,诉与半支烟。
千万别再问我写的到底依什么韵,你先念一段标准入声字再来和我谈!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