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终身学习者,近几年反复听到这个词,形容一个人不断求知不断成长,这跟以前上学的时候接触到的“活到老,学到老”,是同样的意思。只是换了个不同的名字,听起来就感觉高级很多。常常看到一个人的标签写着终身学习者,会突然觉得层次高一些。

而今天,在古典的《跃迁》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新的概念——终身提问者。这是第一次接触,却又觉得是那么熟悉。这跟终身学习者,有什么不同呢?

这涉及到一段概念的区分:知识树和问题树。

我们自小上学开始,分不同的学科进行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等。不知不觉建立起知识树,树干分出树枝,也就是各个科目,每个科目分出树叶,也就是板块知识。待到毕业之后,觉得学校学习的内容有限,所以大量读书,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得知识树更加茂盛。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现,书读得越多,越无知。又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完所有专业的书籍,只能挑选合适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为某个专业的研究者。

但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代,完成任务都需要调取多领域的知识,靠自己学习已经是来不及了。写一篇公众号文章,要理解心理学抓痛点,理解传播学改标题,要学会搜索资料,要学会语言表达,要有美学相关知识以排版等等。这时候,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了。

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

所以,产生了问题树这个概念,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展开。这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学科。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以前,描述一个人,会以他的职业为主,现在描述一个人,不是职业,而是他擅长解决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个看起来不难理解的问题,却常常被人忽略。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书读不过来了”这个话题,大部分人的思路是感叹下,抱怨下,就结束了。而古典可以连续追问6个为什么。

1W:为什么书读不过来?

答:因为方法不对,且知识太多。

2W:为什么知识太多?

答:因为筛选不够,也因为专业细分和知识爆炸。

3W:为什么非要学完这些知识?

答:其实也不一定要学完,只要学到其中有用的就好了,有些领域有人懂,问人就好了。

4W:怎么才能判断哪些是学了有用的知识?

答:最高效率、最妥善解决了你的问题的。

5W: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你这么重要?

答:这往往涉及个人价值观的层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问题。

6W:人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答:……

突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思考是有多浅薄!不断的追问,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001  找到知识的源头

提问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经过梳理,可以想清楚底层逻辑,也逐渐挖掘出自己的价值观。同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看,更重要的是思考。而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阅读材料是第几手材料,经过多次加工的知识,不至于变味,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以,尽量从知识的源头去学习,才能更高效率地提升。

002  纠正读书的方法

以前,买书的原因很简单,最近很畅销,别人推荐的,网上打折等等。结果屯了一堆书,很多还没有拆封。这也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不是把书买回来,就是收获。当然,也不是把书拆开看过了,就是阅读。很多人,包括我,看书常常就从第一页看到最后,有时看到一半,看不下去,还一直忍受着,看完一本,再看另一本。但真正收获有多少呢?即使是输出读书笔记,把每一章的精华内容提取出来,这也只是梳理记忆的过程而已。从终身提问者受到的启发,功利一点,一本书在读之前,想考虑清楚是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再着手从中找答案。一些无关的篇章,甚至可以不用看,只找到自己想要的即可,这种方式,有点像30分钟读书笔记法。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003  对教学方法的领悟

回想起自己平时的教学,多是以讲述为主,启发性的课程确实很少。于是,我仿照问题追问的方法进行了一番思考:

1,为什么要提问教学?

因为这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

2,如何实施提问教学?

首先要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

3,可以怎样收集学生的问题?

布置预习作业和提问任务。

4,如何布置作业和提问任务呢?

例如可以结合下一节新课的内容提出1到3个问题。收集问题之后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的学习。

5,不知道此法可不可行,怎么办?

尝试小范围测试。

6,哪一些学生作为测试?

中层学生加上自愿报名的。

7,初步怎么操作?

一方面确定学生名单大概十个左右。另外自己印制问题模板启发思考并下发。

不断学学学,耗时多,效果不见得好,打磨自己不断提问的能力,这就是精进的过程,把问题落到实处,寻找解决方法和下一步行动,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