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练就“能成事”的真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身百行,以学为先”,年轻干部要练就“能成事”的真本领,通过“吃透上情、弄清下情、真抓实干”,持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能成事”首先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吃透上情”。“上情”,简单来说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吃透上情”,关键在于加强学习。李苦禅曾讲:“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现在一些年轻干部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但是存在能力不足、水平不够的现象,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学习而不是会学习,不能做到活学活用,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真正把“上情吃透”。要在“为何学”上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增强学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强化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谨防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走偏。要在“学什么”上找准目标方向,善于谋全局、明事理、看大势,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让我们“干什么”,做到“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和纲领;要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项党内法规条例以及上级指示精神,当好政策与群众间的“纽带”,在读懂、吃透的基础上,用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的“大白话”,传播党的“好声音”、讲好党的“好故事”。要在“怎么学”上掌握科学方法,推动学习不断走深走实,主动发扬“安专迷”精神,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多学政治理论强“正气”,多学业务知识增“才气”,努力成为“政策通”“活字典”。

“能成事”其次要听实话、摸实情的“弄清下情”。在着手工作之前,尤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弄清下情”。何为“下情”?就是基层的基本情况,就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如何“弄清”?首要的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寸步难行,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将无往不利。当下存在部分年轻干部有点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倘若思想上远离群众、行动上偏离群众,与群众相关的民生问题毫不关切,这样是难以搞明白群众真正在想什么、盼什么的。要深入调查研究,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提高能力水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基层一线,去看一看、转一转、问一问、听一听,而不是只在表面敲敲打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大搞“作秀式”“扎堆式”调研。要做好问题归集。毛主席曾形象地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开展走访调查是为了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若是将调查得来的问题束之高阁、置若罔闻,再深入的调查都将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唯有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深入思考,找准“啃硬骨”的有效办法,找到“过险滩”的具体路径,才能把工作干明白,干出实效,真正做到为民造福。

“能成事”还需要勇于承担的“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整天浮在上面、泡在会里,这样就会陷入“用会议和文件落实工作”的误区。要勇挑重担,最重的担子是试金石、磨刀石,也是铺路石,急难险重任务最是考验人、锻炼人,也成就人。干工作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豁得出去、敢闯敢干,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学思践悟,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善于思考总结,不做机械做事的“木偶式”干部,跳出事务主义泥淖,掌握科学的工作思路、方法和理念,在干事担事中不断成长超越。要常聚合力,培养“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的认识,在处理各项工作尤其是重难点任务的时候,学会借助其他单位、人员的力量,通过信息共享、力量共用、难题共破,释放出“1+1>2”的效果,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