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六上午和煦的冬日阳光陪伴下,我读完了儿童名著《忠犬八公》。
这只名叫“ 八公”的秋田犬,在上野教授逝世之后的九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它的主人,直到最后悲惨死去。一只犬的忠贞行为,配上人类的美好情感,故事着实润湿了我的双眼。
等待的情景,让我在曾经的影视剧中回忆起似曾相似的片段:孩子远赴战场,母亲思念至深,每天站在自家的屋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眺望着儿子归来的方向。后续情节大抵有这样几种可能:1、儿子战死,母亲一直都没有他的消息,像那只秋田犬一样,直至生命最后一刻;2、某一天,熟识的人带回了儿子已经战死的消息,母亲伤心至极,但从此以后,不用再继续等待,因为她知道,无论如何都等不到了。
很明显,上野教授的秋田犬是无法知道教授的去世信息的。小说《忠犬办公》中交代:教授的葬礼办得很简单,晚上八点半,他的遗体被运回了家里……。很遗憾,一只犬,无法通过气息判断教授活着或死去,尽管它很聪明,有灵性,能预知上野教授去世那天早上身体的异常。留在秋田犬脑海里最深的记忆是教授乘坐的火车到站的时间,这是它和它的主人最日常的行为。
曾经听过另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养了一只猫很多年,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家人发现,再也寻不见那只猫。过年的那么多年,那只猫从未离开过老人的家。可否这样说,猫判断出了主人的死亡。我于是推测,上野家的那只秋田犬,历时九年,等待在火车站前,迎接它的主人,或许只是它作为一只犬留在脑海中的最深记忆。假如,它具备人类同等的认知,在教授遗体运回家的那天晚上,就能获知他的死亡,像另个故事里的那只猫一样;又或者,教授的遗体在那天下午的五点,八公正等在火车站的时刻运了回来,让八公亲眼看见,主人回来了,尽管不是平常拄着包银拐杖走着的样子,可能就不会有后续故事的发生了?
生物物种的灵性区别,以及与人类认知的差别,导致了一只犬的行为发生,它的行为搭配上人类的情感需求,成就了《忠犬八公》这篇名作,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忠犬八公》的另一种可能。尽管如此,我仍然对小说中的那只秋田犬怀有崇敬之情,对人类美好的情感怀有自豪之心,对小说中所有善良的人们心存感激,对万物之灵景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