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创业者都在认为自己拥有了一次财富自由的机会,一次可以让自己沉浸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想当中,每个人都在这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财富梦想当中,争当那个被资产估值远远高于自身价值的幸运儿。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当中对创业者进行定义,每一个在为人类文明开拓新的边疆,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的人叫做创业者。我们并不需要在所谓的宏观环境中去按照“天道轮回”的理论中迎合各种建议,我们只需要在我们所在的“俗世”当中去适应环境,找到机会,然后活下来。
我本人也一样,胸中激荡着一种对于创业的憧憬,而为了这种憧憬,我也在付出我的努力。我上一篇文章对于“消费升级”进行了讨论,同时也想提出自己对于所谓内容创业的一种微小推进的敬畏。这种微小推进是一种无法逆转的小趋势,这种小趋势抹杀掉了很多后来而上的“探险者”的期盼。巨无霸们越来越稳固地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其余的人只能用锋利的刀刃瓜分剩下的细分市场。互联网人仿佛陷入了一种魔咒,都反复沉浸在一种名为市场狂欢的鸡汤中的获取安慰。而事实上,你永远无法逾越目前已经被BAT牢牢固化的金字塔尖中争得一席,因为这是一堵被数以万亿计金钱所打造的高墙。
你不计“获客成本”地去“挣”流量,通过粗放经营去让利于用户,再深挖用户价值去“赢得”用户的金钱。再也不能因为表面财富的利诱而去放弃用户兜里的另一份钱。如何能“强迫”用户赋予自己留下的理由,在细分市场当中以足够细的粒度精准定位到他的钱包,答案便是通过让人心甘情愿的“被抢钱”。而我在这短短的未来当中去考虑如何能够分得用户的每一秒,每一秒都是一块钱,这个对于我来说无比巨大的湖泊当中躲避开那些超级巨头,并且蚕食掉他们所未曾关注的蛋糕。
“时间是商业的终极战场”就是分得用户兜里的钱,更要分得用户血液中的时间。你在这一秒花在他的饮料上,那便是掠夺了这一秒中你在我的产品中花钱的权利,这是一种对于市场竞争的写实素描。抓住“社交”,这是比微信公众号更容易“窃取”用户时间的法门。这是一种穿过人类大脑思维速度的信息传播,每一种消费,哪怕是微小的消费,都是着将碎片时间扩大成为整体时间的机遇。人们越来越心甘情愿花钱来买自己的时间,花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只为了能够更早的获得毕业;选择Airbnb就是因为不愿意在希尔顿酒店等待10分钟才能完成的退房手续;支付现金在末端派送上只为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当中获得自己“剁手”的成果;选择移动端打车是为了不去花时间等待那些空驶在马路上挑客的出租车司机。让一种产品不断的替代另一个产品,替代另一些产品,最后将所有的功能融入到这一样产品当中,并且要做到满意才能做到替代。真正的需求便是老罗提出的两点:“要么帮用户省时间”,“要么,他们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自己仅仅挣扎在生存线上是不够的,他们愿意为“细节”、“故事”、“舒服”、“体验”、“优化”而付费。这不仅仅可以用消费升级概括,而是心甘情愿地体验一段美好的时间。这是为奖励自己,为丰富自己的故事,为优待自己的时间,更是为自己添加更多闪光的人生标签而消费。作为大众的一员,我为了改善自己微薄收入下度过的每分每秒,在2016年开始选择体验射箭,体验红酒,体验熏香以及其他装饰生命历程的活动。现如今,人们早已不是为了出于维持自己生命体征而活着,而是为了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充实各种“experience”而活着。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每一秒变得更加美好而活着。因此,更加注重细节,打造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创业者主要需要进攻的方向。
所以我一贯的观点是,“深度发展”一种服务,一种产品。不要因为想去获得更广的受众而提供更多的项目,而是在细分的场景下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每一秒,都有“浪费”得心甘情愿。因此,“高要求”,“高水准”,“高服务”——三高理论才是真正可以让用户依偎着你走完后半生的黄金手段。
我曾经在许多场合当中告诫过许多人,更在几份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多次提出过“三高理论”作为企业服务发展的注重点。在2016年我十分有幸认识了几位朋友,最初是工作关系。我第一次与其面对面的时候就说“你,你想不想在现在有的事业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如果想,你必须打造真正的精品,注重细节,提升档次,升华你自己的品味并且精细打磨你的服务。”这种对于自己服务“精雕细琢”的付出,必定可以让你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财富,无论是金钱上的,还是口碑上的。
未来是什么,是多线思维,在一段有限的时间中体验到更多的更让人记忆深刻并且一定能够理解的体验。因此,深度,高水平的经营你的服务,开发你的产品,才是唯一的出路。谨记,贪多始终是嚼不烂的。真正能收割用户时间的企业才是商业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