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礼物——应无所住(2)


促使这个主题第一篇出炉的,恰恰是这即将要写的第二篇里面的事情。因为想把这篇纳入这个系列,所以,主动斩了拖延的脚,硬把第一篇给拽出来了。

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么有吸引力呢?且听我叙来。

第一个事情,是发生在近期的工作中。在第一次测试项目组开发的一个功能时,发现测试结果与我们原来的设想不太一样。我把情况反馈给顾问老师。他了解完情况之后,声音听起来很不耐烦,觉得我们个性化太多,但经过沟通还是勉强同意按我们的思路继续调整。集团公司多单位陆续上线,时间紧,问题多,他们的工作量确实很大。

改好后,第二次测完,数据还是不对,又与他沟通。他查明问题原因,跟我解释,原来是由于升级后系统与原系统设置应用上差异的原因,然后让我选择按哪种思路修改。

如果按照我们原来的设想,他们程序改动比较小,但确实使用范围和便利性不如他现在的思路。如果按照他现在的思路,程序需要更大些的改动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思索再三,我决定征求他的意见,跟他说:“我有点矛盾,其实,您那个思路挺英明的。但是吧,如果按我们的思路,您程序改动比较小,如果按您的思路,程序改动可能比较大。周老师,如果您是我,您会怎么选?”

他很快回复说:“如果为了方便,在查询界面上再曾加一个条件……”那一刻,我知道,我对他的信任,让他为我们做了最专业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让他自己更麻烦一些。

另一件事情,就是昨天下班后在小区里遇到一个卖杏的女人和她的女儿,地上摆着一筐很诱人的金黄色的杏,闻起来杏味很浓,酸甜可口的样子,让人不由得口水要流出来了。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味道。

妈妈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性子很开朗,她很热情地说,她是南山的,杏是自己家的,没打药,味儿很好,说着,拿起一个熟透的递给我,让我尝。朴实的样子勾起我的熟悉感,掰开尝尝,确实如她所说,杏味儿十足。以前我确实买过没太有杏味儿的。要了个塑料袋子,蹲下来开始拣。

妈妈继续介绍着,怎样怎样的好,十岁左右的小女孩也在旁边说:“这个好吃,有红色……”边说边拣出来递给我。我笑着说:“你们帮我挑吧,我信你们娘俩的眼光……”。

我就停下来,在旁边看。这母女俩很快帮我装了小半袋子,称了称,差点不到三斤,说凑三斤吧,这杏新摘的,可以放几天的。我同意,小女孩又挑了几个放进去。掂着沉甸甸的杏回到家,挑了一些软的尝了尝,确实如她所说。

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这么引我的注意呢?可能是它们有共同的本质,那就是信任,我信任他们,他们给了我在他们自己的标准来看最专业的判断。人在被别人信任时,会有被尊重的感觉,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中尊重的需要相关联,在这种被信任的状态下,人也会有一种天然的想要证明自己如是的力量出来。

之所以会关注到信任,可能是源于最近听到的一个朋友在疲惫状态下的一段话:一只在树枝上的小鸟,它不会掉下来,不是因为有树枝,而是因为它有翅膀。不否认这个说法的道理,只是,小鸟能一直保持在飞翔状态吗?它是不是也需要偶尔停歇休整一下呢?

如果它能信任树枝,就会允许自己在可以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松弛有度。如果它不能信任树枝,时刻担心会掉下来,那它可能需要一直保持飞翔状态,让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不过,无论信任还是不信任,都需要一定的度吧,现实生活里的情境更复杂,每个人经历不同,遇到的情境不同,选择也会有不同。信任状态时,会产生松弛感,不信任时,会有紧张感。

写到这里,感觉心里舒服多了,借助这两件小事把想表达的一些东西表达出来了,表达完了,就是完成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