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韩大爷写作精进课程的第一课,听完后仿佛突然开了窍。大爷虽然学历高(新闻与传播学硕士),背后的光环也很耀眼:简书简约作者,获赞数简书第二,粉丝数简书第三,但他的课还是深入浅出,没有高深的理论,实用性很强,让我这种写作入门者获益很多。
他今天在课上讲了一个多小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入门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锤炼自己的文字感,老老实实用最朴实流畅的语言,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讲清楚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就可以,不要去刻意追求文采,更不要去炫技,没有读者喜欢看那些光有华丽词藻而没有实际内容的东西。
韩大爷的这个观点,我是深以为然的。因为从我在简书上的写作经历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
我在简书上写文一个多月,写了三十篇文,六万多字,量虽不少,但质就差强人意,读者关注和阅读量都很不理想。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写作的时间不长,在读者中知晓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自己文章内容不能吸引人,没有很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认真盘点了一下自己已经发了的25篇文章,其中一篇为小说连载。散文类 5篇,随笔类 16 篇,短篇小说 2篇,读书笔记2篇,阅读量忽高忽低,多的三位数,少的二位数 。
这些数据着实有些惨不忍睹,虽说目前这个阅读量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证明自己就不适合写作,但有时候还是难免会觉得气馁。
但气馁只是一瞬间的事,对写作的热爱让我还是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盘点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几篇阅读量高一些的文章,都是自己有强烈的写作冲动,写起来感觉舒服,写得比较顺手的,语言也是最顺畅的。那些阅读量低的,都是些自己都觉得别别扭扭的应景文章,有些想法自己都还没想明白,表达起来自然不会思路清晰。所以说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改正起来就有了针对性。但不是明白了问题所在写作水平马上就能提高,因为这里就牵扯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时间和积累。
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做得到的事,需要刻意的训练和长时间的积累。
各种题材的写作,要求各不相同,比如散文要求文章整体形散而神不散,要围绕一个主线展开来写,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小说要求故事完整,起承转合一样不能少,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转折、高潮、结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影评书评要求作者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通过完整地表达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观影愿望和阅读意愿等等。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纯熟驾驭各种题材,术有专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专攻某一个领域,会有更大的收获。
但对写作小白来说,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可以尝试着各种题材都试一试,这样便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作为自己以后的主攻方向。
还有一点可以马上做到,那就是在写作的时候要培养自己的文字感觉,尽量做到语言朴实流畅,叙事简洁明快,锤炼文章的可读性,不要过多地堆砌成语,引经据典,掉书袋等,显得自己高深有学问,这样反而更容易露怯。
关于如何做到语言的流畅性,韩大爷在课上也教给大家四种方法。
1、回忆法。比如在进行景物描写、场景描写训练时,可以先看一副画面,然后闭上眼睛回忆,看看你首先会想起什么,再想起什么,然后又想起什么,在写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组织语言,有条不紊地把它写下来。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久而久之,语言就会变得更加自然流畅,而不会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2、聊天法。当你准备写一个故事,想好了以后,可以找身边的朋友聊天,把这个故事用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再用笔把它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故事肯定比自己一个人闷头闷脑写出来的更流畅。
3、录音法。如果不好意思开口跟朋友说,也有一个替代的办法解决。对着手机将故事,把这个故事录下来,还可以回放来听,然后再把它写出来,这样写的东西,条理性肯定会更清晰,语言也会流畅得多。
4、复述法。还有一个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可以一试,就是拿一篇公认的好文章,一字不差的在电脑上用键盘输入一遍,不要作任何改动,也许第二天你就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写文如有神助,笔下洋洋洒洒,文思如泉涌。
哈哈,你看,这么好的点子,大爷都贡献出来了,还不另外收费,真是个好人啊!
怎么培养自己的语感,做到语言自然流畅,也许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不管方法怎样,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喜爱。
这是每个写作小白的必修课,要想在写文的道路上更好的走下去,刻意的训练是不可逾越的底线,除此之外,没用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