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思考您是与人为善?还是个性懦弱?(2)掌握“阿伦森效应”并举出您生活中的例证!
作业:(1)巩固阿伦森效应;(2)回答4+3与3+4对猴子而言为什么不同;(3)复习精神分析的人性观
今天一边做着饭一边听着张欣红老师的喜马拉雅录音,李老师今天的文章让我感觉爽歪歪,痛快。差一点我也是那个拖后腿的人呢,这要特别感谢欣红组长,在我们刚分组时,我把困难一提出,她立马快刀斩乱麻似的帮我做了一个规划设计,我也就按部就班的执行了。还好还好我用了有限的业余时间还算跟得上老师的学习步伐,暗自欣慰着。期盼着自己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慢慢的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简单表述,我们可以如下分类:
1.先扬后扬
一直是表扬,处于高点,没有起伏
2.先抑后扬
先批评后表扬,总的趋势是往上走
3.先抑后抑
一直是批评,倍受打击,没有自信
4.先扬后抑
这个最好理解,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简而言之,人们更能接受越来越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如那句古语说的,“人往高处走”。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为什么猴子喜欢朝四暮三呢?因为它们不能延迟满足,就想现在得到多的,才不管后来给的是多是少,先满足了现在的欲望再说。
我们人为什么能做到朝三暮四呢?因为我们看到了后边有更大的收益,所以能把欲望暂时压一压。
延迟满足是自我的功能,自我功能越强大,满足欲望的时间越长。——部分内容转自穆占叶
生活工作中,我在此效应上吃过无数次亏。其实与人相处交往大多数人开始都是想留下最好的印象,给对方的表现也是尽量的与人为善,不计较啥,但是当不计较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并且达到了你的承受极限,你才发现你所谓的求好其实一直是你一人的独角戏,别人压根也没在意过你的付出,甚至会认为你就是这样好说话好付出乐于帮人格局大气上档次呢。我在想我他妈的那年那啥啥事情上凭啥会表现的那么卑微(其实打心里到现在我不认为我那是卑微的行为,可是那谁谁谁等常人呢?)呢!妈妈好不容易把我养大我他妈我好好一个人凭啥凭啥凭啥?其实我一直没想明白那是假话,想明白了吗?差不多想明白了,相信时间也会解释吧。如果在在意的家事上走的坎坷,情有可原,俺一生不就走一次嘛。哈哈哈哈哈哈,走过就是最美的风景,只怕有的事情连想走还没想走就让人绊倒呢!对工作的热爱让我一路坎坷不平依然激情澎湃地热爱着它,工作几次浮沉让我几乎用生命在爱着这所谓的工作。值吗?遇到那么多坎坷,我现在还算有意义快乐的活着,让我于危难处尚有一息尚存的能力自救!!!那就可以弱弱的说句值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还真要感恩这份工作和我的爱好!让我有能力自救。说的有点懵懂,就先这样说吧。
或许知道了这个效应,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实践着让自己做一些调整,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好,坏一点为啥不可以?我感觉可以好好的设置适度的坏一点吧?由好变坏让人心疼,并且不让人喜欢。那由坏变好的过程,设置本身就会充满乐趣,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快乐生活需要设置,有趣的灵魂需要实践。
李老师上次的实操培训课程和这次的点评培训课里就都安排了有深渊影响意义的设置。苦尽甘来里有没有翻倍的甜滋滋体验?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而且也是解释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根本出发点。总的来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决定论人性观、消极悲观的人性观、因果论的人性观、潜意识论人性观和生物学论的人性观。
一)决定论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绝大多数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目标所能制约。人们几乎不能控制他们当前的行为,因为他们的许多行为是根植于他们观察不到的潜意识追求之中,他们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尽管人们通常认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生活,但自由只是一个假象。,弗洛伊德认为,事实上,人们对于造自己人格的各种力量是无法控制的。
ニ)消极悲观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来到的世界是处于基本矛盾状态的世界,生与死的力量从相反的方向同时作用于人们。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人的机体,或者更正确地说,在于蕴戴于人的机体之中的本能(人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两种本能)。人是自己本能的奴隶,而且人这个奴隶的地位水远别想翻身,因为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生物性的存在(消灭自己除外)。更有甚者,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死亡,而生活不过只是人朝向死亡过程中迁回曲折的道路而已。
弗洛伊德提出了三维人格理论,即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是人格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遵遵循“避苦求乐”的原则。自我经历着一种经常存在、多少不ー的矛盾状态,它一方面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间的矛盾需求,另一方面它又得对外部世界做出让步。在文明的薄板下,人们都是一些有剩存他人以求得性满足和破坏满足的自然倾向的禽兽。
弗洛伊德认为,反社会行为隐藏在人们的心底,甚至在表面上最爱好和平人的心底。更糕的是,人们通常意识不到他们的行为的原因,也意识不到他们对自已朋友、家人和爱人怀有的憎恨。
(三)因果论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认为现时的行为主要是由过去的原因而不是由人们未来的目标所左右。人们并不是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相反,他们被困于性爱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斗争中不能自拔。而这两种本能在撒谎能够是保守的,他们迫使人们强迫性地重复原始行为模式。成人的行为是一长串的反应,人们经常力求减少紧张,缓解焦虑,压抑不愉快的经验,倒退到早期比较安全的发展中去,并强迫地重复那种所熟悉并认为安全的行为。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因果论纬度是“高”的
四)潜意识论人性观
就意识对潜意识纬度而言,精神分析理论是倾向于潜意识动机方向的。弗落伊德认为从口误到宗教经验,凡此种种,皆深深植于性本能或攻击本能的满足欲望之中。这些动机使人们成为自己潜意识的奴隶。尽管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但是弗洛伊德认为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深嵌于意识之中,它们常常与人们所想像的样子大相径庭。
五)生物学论的人性观
如果从社会影响和生物学影响来判断弗洛伊德理论,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弗洛伊德的医学训练使他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审视人格。然而,弗洛伊德时常思索史前社会单位的重要地位及个体早期社会经验的结果,因为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幼稚的幻想和焦虑根植于生物学,因此可以认为弗洛伊德理论更加倾向于生物学论的人性观。——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