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人力资源的一些东西,今天就尝试着用人力资源的角度去谈大学生!
在人力资源中对人才的评价有一种模式是这样进行的:分别从德与才两个方面评价一个人!假如将德作为纵坐标,横坐标就是才。那么第一象限中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类型的,企业对这样的人才会破格录取和提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这样的人才为圣人,皇帝的最佳辅佐臣子。典型的就是孔子,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了,然而能做到这样的,是人间极品,少之又少!
对于大学生,能做到德才兼备确实难度系数太高。其中的德,对企业来说,可能是指忠于公司,竭尽全力,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德的体现,目前来说应该是优秀习惯的养成,比如对于老师的尊重,课堂、会议或者活动的守时守序,对朋友的慷慨宽容等这些日常行为直接影响他的德行。才,这里我认为主要指专业化水平,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如果你的电子设计能力更强,那么的才能更高。但如果他的文学能力很棒,这可以看做他多样化发展的才华,不过这是辅助,不能作为电子学生才能得主要评价标准。除非文学素养好的学生想从事文学类的工作,且其水平高于文学专业的学生,那么这样的学生就是文学史的人才了。所以,对于大学生,能够做到德才兼备,是企业人事的最佳人选!
第二象限是有德无才,从企业的视角来说,对这样的人要培养使用,毕竟培养出来的员工不会成为将来的对手!这一点可以与第四象限的有才无德类型的人才进行对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描写: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也就是说,司马光是很看不起有才无德的人,按他的观点,这类人是小人,要远离他们,对这些人要弃之不用。但司马光是为皇帝出主意,我们可以参考,但不一定完全遵守。楚汉争霸时的陈平就是有才无德的典范!陈平素有“盗嫂受金”的恶名,但到了刘邦手下,他就立下了里间项羽和范增的汗马功劳,试想,如果范增不走,刘邦哪能轻易取胜项羽呢?所以,小人有小人的用,所以企业对于有才无德的人,是限制使用,而不是完全不用,可见德与才两者至少需要有一个才能有价值体现!
大学生的德才选择有自己的原则,不可能所有人都愿意一棵树上吊死,也不可能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做到有一技之长不可取代,所以不必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感到羞耻,也没必要因为技能平庸而辗转不前,德与才,只有具备其中至少一个,你就有用武之地!
和第一象限对立面的就是第三象限,它的内容是德才皆无,放到企业中,这样的人要么弃之不用,如果走眼录用了,后面这样的人也会面临最早淘汰!所以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时刻自省,坚决不要成为这样的愚人,(我似乎看到了只知王者荣耀而不知数电信号的同学的身影)所幸,现在才大二,一切还来得及,否则,上了社会这所大学,再去费力拿德或者才这个学分,估计就不会像学校这般轻松了!
人力资源总是想找到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学校也一直想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这两者之间本来没有鸿沟,但却在过程中交点越来越远。那么现在我们明白了社会的需求,我们自己能不能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人才成长模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