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从西开离开的这一天,醒的很早,迷迷糊糊睡了好几回,洗过脸,下楼。一看表,还不到八点。
和朋友骑车去了甘肃路某条岔口,吃了想了很久的包子,要了一碗小米粥,本来吃不完,结果吃到一半,还问老板再要了两个。
溜达了半天,迎来了姨说的饺子践行礼仪。
一早就买好的韭菜和茴香,绿油油的躺在玻璃桌上,一根一根剥掉韭菜根上的残叶,(张同学缕韭菜,眯着眼看不清,但是还是有模有样的哈),捋完放在盆里,用水泡了片刻。
茴香,这个样子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小时候爱吃的辣条里,有茴香粒。在美国的时候,去印度餐厅吃完饭,出门朋友会抓一把茴香粒,说是有助消化,但自始至终,我还没有爱上它的味道。
我在大厅喝水的时候,听见厨房有搅拌的声音,阎姨在打碎的肉酱里加了调料,一手稳住盆,一手握着筷子,快速搅拌着。
红肉贴着盆壁旋转,散发出的香味暖暖的,让我想起自己才来这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呆多久,会多久。
北方人的饺子,是自己擀面皮。外面一圈薄薄的,中间鼓起一个小尖。以前不懂为什么要这样麻烦,直接压平了,不是一样可以吗?如今明白,一来是防止露馅,二来擀面皮时,也是一项艺术。就比如,这项技术,我至今还没学会。
和面,和面,一个盆,两只手,一把力气,再加上经验和耐心,才有这样的成果吧。用保鲜膜把面团封好,再等等就可以开始包啦。
开始擀面皮,我一开始就退居二位,舒艺权全负责。我本想压轴,包饺子,结果试了一个之后,我只能退居三位,压圆饼。这样和谐的三人组就诞生了。
饺子包的这功夫,于我,就只能是如图的装模作样了。
姨说,这饺子要鼓鼓的才好看,边上的褶皱粘好,不能一煮,就漏了。把饺子皮摊开,筷子放好馅,先微微压扁,在从中间将两头翻盖粘合,事情做成了一半。接下来剩两边的褶皱,从最边上的口出发,一层一层捏,两三下一个饺子就闪闪发光得坐在木板上了。
姨包的都是鼓鼓的,我包了四个,鼓了三个,还有一个焉儿的躺在木盒上。张同学洗了手,也蹲在一边,试了两个,居然包的爱我的还丑。舒艺包了两个,样子还行,就是肚子里的馅少了一点。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将张同学发配到厨房,让他自己守着锅去煮饺子啦。
第一锅饺子出来,我本想去洗个手在吃,没想到被堵在厨房门口。左搓搓,右搓搓,我发现手上还是干净的说。就拿起筷子,开吃啦!
我以为,这里做的可能就我一个人懒了,不想吃了一个才想起来。姨坐在这里动也没动,也是没洗手上的面渣,就开始吃啦。哈哈哈
咬一口,茴香和肉香混合在一起,压住了浓浓的韭菜味。我想起高中时老师说的梗,有回同学在教室吃了韭菜包子,结果一上午每个老师进来上课都皱着眉头说,我们班不爱干净,有股味儿......
在盘里倒了醋,咬开的饺子前半口原汁原味,后半口灌进醋,酸溜溜的爽口,不知不觉一盘吃完了,肚子里的馋虫没饱,我就趁众人不注意,吃了第二盘。
第一盘是新鲜和狼吞虎咽,第二盘多的是品味饺子馅的口感,进了嘴的馅,慢慢嚼,茴香,韭菜,肉酱的味道随着汁液的相互渗透,慢慢融为一体。
早前姨提过包饺子,但是我们都忽略不计,从来没想过饺子会有这样大的魅力。也许也是我要离开,所以显的格外珍惜。
还有意外的中奖哦,吃到了一个韭菜盒子。
半个下午,从饺子的基本准备到最后成型,煮熟,下肚。以前觉得烦琐,不愿意动弹的事情,都在这一刻变得有趣。
有趣的是饺子,更是人吧。那个会摘韭菜的人,那个会和面的人,那个会擀皮的人,那个会压饼的人,那个会包会吃会笑的人,都是一顿饺子里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