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巴基斯坦人写的:我们能从中国人那学到什么?
这位巴铁兄弟说,他在坐大巴去巴基斯坦另一个城市的时候,过道另一边坐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人,一路上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去打扰别人,看上去内心很平和。
由于旅途一共需要5个小时,在车开中途的时候,乘务员说会在休息站停一会。
这时候,那个中国人转过头来看着他,礼貌地问到:请问,车会在这儿停多久?
我告诉他车会在这儿停15分钟。
接着我就看到他下车直奔麦当劳,出来的时候手上拿了两个冰淇淋,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
然而,他拿着那么多东西,却没有径直回到座位上,而是停在了正在车头前面聊天的司机和乘务员旁边。这个中国人面带笑容地把手上拿着的两个冰淇淋,递到他们面前。司机和乘务员两个人顿时蒙了,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笑着接受了这个礼物,并表示感谢。
看到那一幕,这个巴铁兄弟感到非常惊讶,并为此而感到自愧不如:这个中国人真是又贴心又善良。
他说他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会做出这么有善意的举动,怪不得中国比巴基斯坦要进步得那么快。
看完这个故事,我顿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内心沾沾自喜。
然而,看到下面来自各国网友的评论时,凉水是一盆接一盆地泼了过来。
评论里,大部分人都在尖酸刻薄地说:
“这样的人,其实不限地域,哪里都有,不一定非得中国人。”
“我在中国生活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也有坏人。”
“这样的行为,我们国家经常能见到。”
……
其实,我很同意他们的观点,好人和坏人是不限地域的。
只是让我感到诧异的是,为什么人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人的善意举动为别人带去的美好心情,而是一上来就开始聊到种族,张嘴闭嘴就是你们国家,我们国家。
难道说,人性本恶?生来就有种族歧视?
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内群体偏好。
说的就是,人们天生就喜欢那些与自己相同的人,而不喜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种族歧视,是一种自然结果
其实,这种现象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这不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讲的就是,人会因为相同的品格和爱好而聚在一起。
比如,当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一直火热地聊着同一个话题,可能是美食,穿衣打扮,也可能是足球,政治时事等,总会遇到一个让你感到无话可说的场合,因为你对他们所聊的这个话题根本就不感兴趣。
所以,你就一边玩手机去了,微信里向朋友诉苦:他们这群人太无聊了,一直在聊着那一个话题,没意思。然后,你就跟你的朋友们,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不是同道中人,那还是早早地分道扬镳为好,以免尬聊。
而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群体归属感的一个例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了自己的社交圈。
然而,当“我们”和“他们”两个群体产生的时候,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
“我们”都是吃货,所以可以经常约着到处吃喝玩乐,特别开心。“他们”太无聊了,天天就聊一些严肃的政治话题。
“我们”女生都喜欢逛街什么的,“他们”男生都特别讨厌逛街,所以一定要约上女性朋友才能逛得开心,还可以一起吃好吃的,八卦八卦。
“我们”本地人都比较热情,也很有礼貌,大家平时有啥事都能互相帮助,“他们”这些外地人太自私了,没啥素质,来了就知道赚我们的钱。
“我们”亚洲人都长得比较显年轻,“他们”这些老外年龄一大点都向小李子看齐,真真的体验到什么叫做“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太残忍了。
所以,“我们”是一个群体,即内群体,而“他们”则是另一个群体,也就是外群体,就因为“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之间有差异。
这就是社会认同理论所强调的,通过把人群进行类化后,当把自己归入某一类人时,我们就会开始产生身份的认同,进而产生内群体和外群体偏见,即喜欢内群体和讨厌外群体。
“我们一般喜欢那些我们觉得与自己相似的人,不喜欢那些我们认为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所以,内群体偏好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比“他们”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跟“他们”玩,而找我的朋友聊天的原因:他们太无聊了,还是“我们”一起聊天比较开心,因为我们相同,我们才是一类人。
社会偏见,不是我们做坏事的借口
因此,社会认同是具有排他性的。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里所讲的,当巴铁大兄弟一提到中国人多么多么好,其他各个国家的网友就不乐意了。
因为“我们”总是比“他们”好,所以当听到说“他们”好的时候,“我们”也就不乐意了。
这也是为什么,本地人排斥外地人,本国人排斥外国人,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相互歧视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会频频发生,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黑人死亡的事件。
《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还提到过:偏见的产生可能源于社会地位的差异,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
因此,占据优越地位的本地人,富人,白人,就会对外地人,穷人,黑人产生偏见。
然而,当我们除去那些本地人,外地人,富人,穷人,白人,黑人之类的差异化外标签后,其实我们都是同在一个地球上生活的人类。
我们同样需要呼吸,需要进食,需要行走,除此之外,其它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因为,面对生死,一切众生皆平等。
既然我们都生活在同样一片天地里,又何必把这个世界变得丑陋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