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1月5日
阅读书目:《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沃纳·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阅读笔记:第二章 科学的方法
P32
内容分析法:分析信息内容的一种系统方法,是调查者对他们自己选择的某时某地的传播产品的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描述。
思考:内容分析法的使用步骤,在选出想要调查的问题或假说后,内容分析者首先要确定想要调查的主体,包括出版物、新闻广播、时间跨度等。其次,需要界定类别,将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客观规则对样本内容进行编码。将经过编码的内容进行分级或者以其他形式区分并得出不同的数值,利用这些数值跟其他变量进行比较。
P33
实验设计法: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的传统方法。实验包括了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或操纵,以及用公正和系统的方法观察或测量的结果。经典的实验将回答一种变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另外一种变量(因变量)的问题。
优点:容许实验者进行控制,并提高内在的严格逻辑。
缺点:由于实验是人为的,或设计的场景过于简化,有时与“真实”世界不符。加上其他因素,导致从实验法和调研法得出的结论往往互相矛盾。
P35
个案研究法:研究的是一个单一个体,如某个传播者、报纸、电视台等的很多特性。通常设法了解有关特定个案一段时间内探究中感兴趣的所有事情。
P37
外在效度:是关于调查者所观察和测量的现象是否能代表这位科学家想要概括的真实世界现象的问题。
内在效度:是那些局外的或可替代的变量,再研究设计中他们必须得到控制,以排除他们成为造成任何可观察到的效果的原因。即:除了进行实验的变量或自变量以外,实验者希望排除任何可以解释所得结果或成果的因素。
P37-38
外在信度:在用于相同条件下现象时,某种方法每次测量都能够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提供相同结果的能力。内在信度:是指某次测试的不同部分能否提供可资比较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