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写的第一篇文章,遇到简书就像突然结交了一位好友,终于可以倾诉衷肠。以前总想写点东西,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曾计划每天写日记,最终也没有坚持下来,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什么都没做成。但遇到简书后,我相信改变就要来了。
我觉得人天生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渴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但这在生活中好像还不容易做到。在今年读书日的一档节目中白岩松感慨说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会聊天,但越来越不会谈心了”。
现在我们通过各种社交工具和交往,简单的一个表情就可以掩盖住内心原本的情感。前不久,我通过QQ和一个之前基本没什么交流的同学约见,见面之后我发现她和我通过其文字和表情所联想的形象完全不同。她是一个挺内向的女生,但一个“呲牙”、“吐舌”、“撇嘴”,就让我完全联想到了另一个形象。
不仅面对面的交流少了,见了面好像也没什么不同。现在朋友见面聊着各种段子,开着各种玩笑,说说笑笑看似很开心,想说的话却压在心底。每次聚餐、同学聚会无一例外的吃饭、游戏、唱k,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其实一句简单的问候,聊一聊目前和曾经那些其实还并不遥远的时光,才是紧张的生活中我们很难体会到的放松吧。现在谈心和表达自己好像变成一件“矫情”或“尴尬”的事了,我看到我好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大家都心领神会似的按照都上面的要求做了,没人站起来说话,背后却抱怨个不停。也许我们欠缺点勇气大声说话,但我们可以用文字“呐喊”和“咆哮”!
为什么写东西?我觉得就是“思考”、“记录”、“分享”。我认为平常朋友见面时的抱怨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当我们在抱怨时,我们被负面情绪包裹,我们在烦躁,我们想的是发泄。而且我们通常还用自嘲和调侃来向别人展示说:看啊,没什么,我想开了。但真的想开了吗?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好好思考过。每一个不顺心事,每一个不好的现象,都是很多方面共同做用的结果。如果每次都有所得,慢慢很多事你就看的清了。在大学这一个多学期,我最讨厌的一个说法就是“社会上就是这样”,我觉得说这话是在逃避!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的对某些事我们还是要“愤怒”的。
关于“记录”,我觉得生活是需要记录的。其实记录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看着黑字写在白纸上的时候,心能够静下来。关于分享,到大学以后我越觉得分享的重要,和前辈或其他人交流后,我发现有时我对事情的看法很偏激或幼稚。你有一种观点,我有一种观点,彼此交换,我们在某件事情的理解可能就更加深刻。“分享”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应该就是鲁迅弃医从文想达到的吧。如果你的一些话语可引起更多人的思索,那该是多么棒的一件事。
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本来题目是“为什么写作”,不过实在不确定这能算是写作吗?但写东西应该是没错了,不管写什么,写的怎么样,只要是写了,就是个好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