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关人的自我修养》宋睿 著
偏见源于无知。我对公关这个职业虽理解不深,但也没多少偏见。经常跟公关打过交道,都是业务层面的,印象总体来说还不错。特别奇葩的也遇到过,很少。
我朋友圈里吐槽公关的朋友倒有很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媒体人吐槽公关,一类是公关人吐槽公关。媒体人吐槽公关不稀奇,“公关不懂规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公关人吐槽公关挺有趣,每次我都会为他们的自黑精神点赞。
媒体对公关的这种偏见是很难破除的,原因很简单:信息不对称。
其实,媒体和公关更像是一对欢喜冤家,吵闹不可避免,但谁也离不开谁。商业世界里,几乎所有行为都带有公关性质,公关需要维护良好的媒体关系,利用好传播节点;媒体也需要通过公关,在套路与反套路之间,触摸到真实的商业逻辑。
前段时间海底捞的“老鼠门”事件,就是一起套路满满的公关案例。
事件曝光后,海底捞第一时间发了道歉信和处理通报,然后舆论反转,公关“满分”。这当然跟当前的舆论环境有关,“多些真诚,少点套路”,只是如果公众有点公关常识,就会意识到海底捞的公关方案一样套路满满:
处理级别向下,传播级别向上。
具体来说,处理方式上,把事故责任向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大事化小;传播方式上,把事故问题上升到行业,甚至是全社会,分散公众注意力。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机公关基本都是这一套路。
公关有时候就是烟雾弹,为的是混淆视听。关于海底捞“老鼠门”事件,特别喜欢的一句评论是,“把人拖入PR的议题里,这是在放烟雾弹。”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公关,尤其是“个人IP”盛行的当下。
宋睿的《一个公关人的自我修养》基本满足了我对公关这个职业的好奇。他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网名,就是“PR公敌”,那个观点犀利、文风潇洒的“职业黑”。
他认为,公关本质上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是不同群体间共同利益的控制和管理。它通过沟通的方式激发起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信息落差,并从中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用他的另一句话概括:一个不懂产品的公关不是好运营。
不理解没关系,翻翻《一个公关人的自我修养》吧,很薄的一本,但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