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艾尚小札
1.
傍晚的校门口,我跻身在接孩子的家长中,习惯性打开手机中某家校合用的APP,查看孩子在校的成绩报告,一个意想不到的分数,映入眼帘,我用力看了好几眼,确认没有眼花,心下震惊后陷入颓然。
我自己多年来忙于生意,女儿的小学阶段,对她一直疏于照顾,小升初幸得运气不错,进了附近最好的初中,青春期的女孩,不敢大意,开学以来,我开始以她为中心点了。
新的环境,她一直嘟囔没有交到新的朋友,我以为她只是适应力不强,觉得那不过是时间问题,可是交友问题还没解决,似乎其它问题接二连三冒出来了,以前非常阳光的个性,不知何时变得阴郁。
这肯定不仅仅是成绩的问题,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那天放学,我默默地骑着车载着她,好几次差点撞到别人车上。
回家后,我跟她谈话。她一直一言不发,我在激愤的陈述后,用各种方式试图打开她的话匣子,最后在她无言的泪流面面中以失败告终,我意识到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的状态,心里好一阵挫败。
2.
女儿出生时8斤8两,3个月长牙,7个月走路,11个月说话,2岁时就认识300多个字,智商绝对没问题,情商也不低,几个表兄玩三国杀,她在旁边就弄清楚了人物的关系,懂一些三国的谚语,有一次家里吃饭时来客人,我们打完招呼继续落座,而她就已经跳下座位搬来凳子拿来筷子。
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活泼开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在脑海里,蒙太奇一样的播放着近年来我们的相处模式。
......
在回家的路上,焦虑的我用羡慕的口吻提到别人家的孩子,忍不住拿她做参照,她当时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就一直低头走路,后来我在她挂在我手机的QQ里,无意看到,她跟同学说“那一刻,想死......”
晚饭的餐桌旁,我皱着眉头批评与指正她的不足,每当她意欲反驳,我都是劈头盖脸地怼回去,她迅速扒完饭,回房间怦的一声关门。
......
对了,那个时候起,她就越来越沉默了。不光是我,我周围的亲友,也喜欢作弄她,喊她肥妹,说她腿粗,笑她眼睛小,儿时,她还敢反驳,慢慢她就不吭声了。
我在反思了很久后,终于明白,我的诸多指责,让她日渐压抑,她身上原本围绕自身的真自我被销蚀了,慢慢地变成围绕他人的假自我,在自我完善没有完成时,渐渐迷失了自己,让她不再对外界反应敏锐,而是选择了消极应对,这个过程中,她失去了攻击性。
攻击性,也就是原始的生命力,当受到压迫时,本能的会回击,在攻击性中才会有自我存在感,有了存在感,才敢于表达自我。
3.
心理学家说,你跟世界的关系,其实就是你跟母亲的关系。
打小我跟我妈不亲,小时也顽皮,所有挨打的记忆都来自她,用长满芒刺的小荆条,抽得满地打滚,而母亲的怀抱我不记得什么味道。隔壁的小红挑食,她妈为了让她吃饭,去别的人家讨菜,我不喜欢吃空心菜,一连三天没端碗,我妈浑然不觉。
我在把跟母亲的关系,映射到跟女儿的关系中,我又何尝不是对她指责大过宠溺。经常用食指,从不用大拇指。
爱是看见,是及时回应。我很少回应女儿的努力,人前也是揭短多过夸奖,明明她就很优秀,我却希望她更优秀,没有懂她的委屈,体谅她的压力。我的一次次的指责和比对,嘴皮上貌似赢了,实际上输惨了,堵住了孩子正常发泄的通道,没有安静倾听她的心声,让她知道大人对她的在乎。
4.
有一次在妈妈家吃饭,9岁的小侄儿突然调皮了,跟表哥扯闹起来,要将可乐撒到哥哥身上,当时,妈妈用巴掌平息了他的攻击性,后来,我觉得不对,等他安静下来问他缘由,他才说,是哥哥非要他吃蔬菜,看见他可乐喝完了没有给他加满,让他觉得自己被无视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攻击性来表达存在感的例子,这个过程中小侄儿主动表现真自我,此时的世界,他只忠于自己的感受。通过攻击性,外界也懂得了他的需求。而女儿在一次次觉得自己无法满足大人的期望时,慢慢隐藏了自己,不再回应我们,拒绝与外界连通。
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问题父母。
庆幸我醒悟得不算太晚,在以我引以为戒同时,也奉劝各位身为父母的朋友:
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户外运动
减少应酬,多关心孩子心灵成长
孩子是我们二次成长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是我们在教育他们,也许是他们教会我们更多。
5.
今晚,我非常诚挚地邀请女儿跟我玩一个游戏:发脾气。
她一开始,很警觉地问我:你想要干什么?一副防御的姿态。
我说,把你对妈妈这两年积攒的愤怒,还给妈妈,你可以喊出来,可以吼叫,蹬脚,可以指着我的鼻子,我一定不会生气,让你心里那只叫做愤怒的豹子清醒过来吧,然后打开心门,让它走出来,你会发现,你又开始鲜活了。
从今以后,我允许你释放出你的攻击性,只要你快乐。我愿意收起我的食指,对你伸出大拇指,来我们一起,伸出手,在头顶张开五指,就好像送给自己两朵烟花一样,打开,嘴里念着,轰!啪!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 艾尚小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