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之前,总觉得,只有有钱的人才需要学理财。工资一点点,每个月都不够花,哪儿有钱理财呢。带着这样的认知,从22岁大学毕业,一直到28岁,月光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学理财。
那个时候,我工资非常低,每到月中就很焦虑,为房租、为下个月的生活费、为通勤和必要的开支而发愁。加上那几年身体不好,生病,考研的折腾,尽管后来薪资涨了一部分,我依旧存不下钱来。
直到2019年6月份,我跟几个闺蜜一起吃午饭,期间她们聊着我听不懂的理财话题,讨论应该怎么挑选银行定期理财和基金,说着各自买的基金是亏是赚,我完全插不上话。那一刻我觉得,原来懂理财的人这么酷,而我竟然固步自封的带着自己的偏见,月光了这么多年。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固定每周至少2本书,读理财书籍。我给自己挑了许多漫画理财类的书,作为入门读物。半年时间,我读了20多本理财科普读物。
通过《半小时漫画理财学》,我了解到债券、基金、宝宝、定存等8种低门槛适合普通人的理财工具。读《半小时漫画经济学》,我不仅了解到生活中的理财问题,还知道了金融发展史中的10大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危机让我深刻理解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条经济学原理。
了解了基础的理财知识后,我读了《小狗钱钱》、《30岁前的每一天》、《慢慢变富》、《高财商女子养成术》、《线上赚钱》等突破理财观念与思维的书。这些书对我认知的改变,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原来我一直月光,并不是因为薪资低,核心原因是长期以来消费方式不正确,错误的以为“储蓄=收入-消费”,坚持这样先花后存的方式,就算薪资翻倍,我依旧没办法摆脱月光的恶性循环。想要脱离月光族,第一步就是转变消费观念,“消费=收入-储蓄”,规划好需要存的钱,先存后花,才能攒下钱。
突破这个误区与偏见的束缚后,我开始转变存钱方式,每个月发工资以后,先转出70%存起来。存钱的同时,我挑选了10支基金,每支基金采用周定投的方式,一周存10块钱,10支基金,一个月存400块,用这个方法去验证我学到的理财知识,感受行情忽涨忽跌带来的心理落差。前前后后,我一共坚持了半年,总共在基金上投了2400块。
半年后,我把不适合自己的5支基金全卖了,留下另外5只,加大额度,持续定投,每个月投入在2500-4000之间不等。
一年后,通过基金定投,我赚到了4000块钱,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那是我第一次通过理财赚到钱。通过一年半的学习,我不仅还清了意外产生的债务,还攒下一笔钱。有了这笔积蓄,我才能在去年5月份,勇敢辞掉那份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全年无休连轴转,尽管业绩优秀,却没办法升职加薪的工作。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理财并不等于投资,它更像是种生活规划方式,让自己远离焦虑与内耗,生活的更幸福。而且,理财存钱带来的安全感和底气,远胜过工作、薪资、买回来却用不了几次的物品带来的满足感。
此后,意识到自己的理财知识还很欠缺,为了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我成了一名小红书理财类知识博主。每写一篇笔记,我都会认真去查阅相关的理财知识,把卡点和痛点都搞清楚后,才开始写笔记。上蓑依老师的小红书博主课时,老师说过,做博主,最差的结果是自己进步成长。因此,我对点赞、收藏、阅读、涨粉这些数据并没有要求。就这样写了十几篇笔记后,在去年十一假期期间,一星期的时间就突破了1000粉丝。之后1个月之内,接到40家甲方爸爸的合作。
因着这个契机,我回公司办离职手续,交接工作时,领导再三跟我聊起,问我什么时候身体可以恢复好,回来工作。朋友知道我读理财书籍,做小红书后,来找我咨询理财问题,后来我收到一箱猕猴桃作为谢礼。
通过与朋友交流,我发现,作为职场打工人,不仅是女孩,许多男孩也没有理财意识,尽管收入不算低,却总是月光,存不下钱。包括小红书上的粉丝也时常给我留言,想学理财却不知道怎么上手。我想我的经历也许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找到身边擅长理财的朋友,深入交流,了解他们都是怎么理财的。
读漫画类理财科普读物,进行破圈,了解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产品。
读理财观念与逻辑类读物,重塑自己的消费观与日常花费方式。
采用最小可行性方案,每个月花200块以内的钱,验证自己学到的理财知识,感受市场行情与波动带来的影响。
经过验证后,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规律化定期投入存钱。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涨了工资却还是月光存不下钱,陷入努力工作加班,却越来越焦虑的怪圈中,不妨试试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