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之前,先学会选书

01 选书&阅读的困扰

最近我遇到了令我很苦恼的事情:我为自己定了一个看书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发现,选书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而“高效阅读”也是一个难题。

【选书难题】网上的书真的很多,有时候一个类别就有好几千本书,筛选起来特别麻烦,也完全不知道什么书适用。有些书很厚,看起来费劲,提起兴趣准备看的时候,没两页就翻不动了,从此束之高阁;有些书晦涩难懂,理解困难,有时候特别想让作者“说人话”,因为完全读不进去。

【阅读难题】最近桌上的书越堆越多,但是看的却很慢,差不多好几天才能勉强看完一本,更别说精读了,所以我特别羡慕那种一年看好几百本书的人,他们除了看书,还能讲书,这效率得多高啊。而我平时怎么看呢?第一遍大概先浏览,第二遍就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看,看的时候偶尔做下笔记,如果文章中有故事案例的,还要想着怎么去替换一下,变成自己的内容......这样下来,两三个小时最多读一个章节,看完全书至少一周以后了。

茫茫书海,无从下手

02 如何高效选好书

最近听了一个老师分享,我拿来把方式试了一遍,起码知道如何快速选书。

分享两点认知:

1、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好书去读。精读比泛读更重要。所以精读20%该领域的头部书籍就行了。(上一篇文章《别做一个“积极的废人” 》有讲过这个二八定律)

2、找到你和书的关系。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读书,让书籍成为工具。

找到好书的三个途径:

1、他人推荐。可以从作者推荐、专家推荐两个途径去找同品质、同类别的书。我就是通过关注《关键对话》的作者,才买了同作者的另外两本《关键冲突》和《影响力大师》,看的时候发现的确是很好的书籍。

2、关注知名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还有策划品牌湛庐文化、黑天鹅图书等等。

3、互联网荐书平台。最靠谱、最权威的是豆瓣读书。

阅读的正确“姿势”:检视阅读法——封目序尾

阅读一本书最先看封四个板块:封面、目录、序言、结尾。封面看是否有大咖推荐,还看书的种类和主题,目录看全书的纲要和框架,能透视书籍的脉络和逻辑,序言看作者总结的思想和精华内容,结尾看作者写完书意犹未尽后的提炼总结。

完成检视阅读法之后,基本上能判定这本书适不适合继续读,如果不适合就不要浪费时间,适合的话,就可以继续深度精读了。


其实作者也讲了如何高效阅读,但我觉得作者还没有讲透彻,等以后我学到更好用的方法再更新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