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一直错误地以为:奔波忙碌才是努力工作的常态?

“每天一进单位,屁股还没沾上凳,就有一堆人要来找我,大量的工作等着,各种文件要审批,多项事务要决断,真是三头六臂都不够用啊。”经常听到领导如是念叨。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领导一声令下,我们就得各处奔走,好不容易把工作安排下去,一抬头都快大中午了,急急忙忙扒几口饭,又赶着去跟其他部门联络协商,晚上还有各种应酬,时间根本不够用。

比我们更辛苦的是我们的下属,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大量的数据报表,辛苦加班弄得自己疲惫不堪,顾得上工作又顾不上享受生活。

然而,最痛苦的事并不是大家一天的忙碌不堪,而是忙碌一天下来却不知道自己都在忙什么,不清楚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重要的事?瞎忙,让我们的生活混乱不堪,工作更显压抑。

原本,我对此也不是很在意,因为身边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状态,有时候也会自我安慰一下,“想要有更好的生活,就得比别人掌握更快的速度、做更多的事,忙碌、无趣、麻木,这可能恰恰就是工作最真实的面目吧?”

不过,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不需要每天忙得团团转,一样可以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还有时间听音乐会、打高尔夫球、钓鱼、跳华尔兹,把生活过的轻松有滋味。这一类人比我们多了一样法宝,就是他们懂得时间管理。


“高效的人并不是每天做很多的小事,而是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这是时间管理改变我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时间管理不是让人变得一味忙碌,而是帮助你找到最重要的事,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再到杂事琐事,保持高效能,从而让人变得轻松,有时间享受生活。

那么,如何找到最重要的事,实现高效能呢?在张永锡、李瑞文的著作《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中介绍了一个非常棒的方法,他们称之为FAST原则。

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FAST原则:F:“Frog"(青蛙)的缩写,即吃掉那只青蛙。这里的“青蛙”是指需要完成的工作,它的概念来自于博恩.崔西的著作《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提出:“如果每天早晨你先做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一天中其他的事情都会显得无比轻松”,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吃掉“青蛙”,并且,要优先吃掉“最丑”的那只,具体的方法如下:

1、每天找出最重要的、最难的那件事;

2、把这件事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

3、让自己专注于小动作,依次行动。

A:“Action List”的缩写,即列行动清单。我们把最重要的事比作青蛙,那其他的杂事、琐事就是蝌蚪了。每天早上花点时间把一天要完成的事列成清单,列出1~3只青蛙,5~7只蝌蚪,然后优先专注地吃掉青蛙。步骤如下:

1、像平常一样列出今天要做的任务清单;

2、用“将杂事加工成行动”的语法进行加工;

3、写出下一步的行动清单;

4、找出行动清单里的1~3只青蛙,其他都是蝌蚪;

5、先专注吃掉青蛙。

S:“Slice”的缩写,意思是切成小片,通过画九宫格或思维导图来实现。我们常常在面对一件重要而复杂的事情时,会心生胆怯,从而迟迟不愿意去行动,就像是在面对一只巨型青蛙一样,我们无法一口把它吞掉,正确的方法是把它切成小块,分解步骤,一点一点把它吃掉。思维导图和九宫格的作用就是这样,便于我们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行动步骤,一步步去实施,方法如下:

1、在纸张上画出九宫格或思维导图;

2、把最近思考的问题写在中心;

3、在四周方格中或思维导图的分支写下延伸的想法;

4、某个想法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时,可以继续填写更多的细节。

T:“Time”(时间),在很多的时间管理方法中,我们最熟悉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就是番茄工作法。我们吃青蛙的过程中,番茄可是绝配哦,它会让我们更专注于吃青蛙的过程,吃一只青蛙要配几个番茄,从所用的番茄个数来计算出吃掉一整只青蛙所用的时间,从而在下一次面对同样的任务时预估出完成它所用的时间,让自己显得更专业、更精准。

1、找一件需要一两个小时完成的事情;

2、找一个闹钟、闹钟APP或番茄钟工具;

3、设定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循环时间;

4、计时开始后,专注于事情上25分钟;

5、25分钟后,休息5分钟,完成一个番茄循环;

6、计算自己用了多少个番茄钟完成这件事。

“FAST”是我见过最简单易上手的方法,它把找出青蛙,并如何分解一口口吃掉的完整过程做了重现,现在,我正使用它逐步在改善我原本忙碌的工作,为工作做好梳理和规划,我期待着,再次谈起工作的时候,不再是一开口就抱怨时间不够用,压力山大,而是工作井然有序,生活轻松愉悦的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