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变胖是正常的吗 ?
女性有个特殊的地方,由于生理的特性,身体会在激素的影响下,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
如,青春期雌激素大量分泌,孕期孕激素分泌,更年期雌激素大量减少。在这些年龄段,女性的身体都会有不同的特征。
激素,是影响人生理机能,影响食欲、代谢率等生理指标的重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要想减肥,调理体质、避免内分泌紊乱是重要的一环。
由于生理周期的特性,减肥的女性还要根据自己特殊的生理周期,调整不同的减肥方式。
最典型的,例如产后减肥,如何能在产后恢复身材,迅速成为产后辣妈,是很多当妈妈的女性特别关心的。
产后肥胖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产前因素,一个就是产后因素。
先说说产前因素。
我记得自己怀孕的时候,家里到处都是补充“营养”的肉类,基本上每顿饭都是有各种肉类,还有其他的蛋、奶之类的“营养品”。
孩子是不是多补了些营养,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过剩的。到生的时候,足足涨了25KG.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认为怀孕一定是要胖的,不胖,反而是“不正常”的。
后期产检的时候,医生都说是产前肥胖症了,要注意下饮食。已经为时已晚。
女性怀孕后身体会相应的变胖,这是正常的。导致女性产前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叫作胎盘激素的成分。
女性在怀孕后,在身体里会形成胎盘,负责给胎儿提供营养物质。胎盘同时也是一个内分泌的器官,会分泌一系列的激素(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总称为胎盘激素,维持妊娠的各种需要。
胎盘激素有个功能,会拉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热量。基础代谢率高,还会刺激人多吃东西,一边维持基础代谢热量。身体就是这样为腹中的宝宝增加营养的。
产前肥胖还有一个因素,随着胎儿的长大,会逐渐压迫到母体的下腔静脉,令下肢和盆骨的血液回流出现问题,导致水肿。
不过,这种情况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身体增重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产后就会较快的恢复。
大部分的女性产前增重都属于正常情况,如果体重增加太多,就属于产前肥胖症。
按照育产的标准,妊娠足月时增加12.5千克是很正常的,最多不能超过15千克。
也就是说,如果你到了分娩前夕,体重比怀孕前超过15千克,乃至20千克以上,生完宝宝后,就很难恢复原来的体型了。
更重要的是,产前肥胖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孕妇越胖孩子的营养就越好。
产前肥胖会对胎儿有哪些不好呢?
最新的研究发现,产前过度肥胖的孕妇,将来孩子可能会有智商偏低、精神分裂症、行为问题以及饮食紊乱等潜在危险。
另外,由于产前过度补充营养等造成的过度肥胖,容易造成妊娠高血圧、糖尿病等疾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损害。
上面说完了产前因素,再来说一下产后因素。
有些女士产前并不是胖得很厉害,但产后却“一日千里”,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胖,这是因为产后的致胖因素往往比产前更多。
产后肥胖的主因也与胎盘激素有关,按理说,生小孩才用胎盘。生完小孩,还关胎盘什么事儿呢?小孩出生后胎盘已经离开了母体,按说就不存在胎盘激素了,胎盘激素一减少,基础代谢热量也会降低,人是否就不用吃这么多的食物了呢?
问题就在这里!基础代谢热量虽然降低了,饮食的热量却没有低。因为在我们国家,产后的女性都需要坐月子,而这段时间的饮食通常都会过剩。
孕妇需要哺乳,分泌乳汁会消耗大量的营养,所以女性在哺乳期要比平时多吃很多的食物。
假如这些多吃的食物提供的热量能够恰好等于哺乳失去的热量,那么女性就不会变胖,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营养学家能准确预测母乳所流失的营养,因此对产妇饮食的指导只能给一个大致的范围。
人们出于担心孩子孕妇营养不良的心理,给产后妇女提供的饮食大多过剩,这就造成了产后孕妇普遍的肥胖问题。
而且中国的习俗特别重视坐月子的饮食,坐过月子的女性知道在这个一个月里绝对是大补特补的,羊肉,猪肉,老母鸡鸡蛋通通都是增肥的食物,这么迟他30天人又不怎么活动,真是想不肥也不行啊。
在大吃大喝的同时还不要忘了,因为胎盘激素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了,每天消耗的热量降低,摄入的热量反而增加,这么一来,产后妇女不胖才怪呢。
产后肥胖除了增加体重外,还容易导致肌肉松弛。
臀部松弛是由于长期的肥胖而令韧带肌肉失去弹性拉力不足所致的。产后的松弛也是这个原因,不过产后松弛的部位很广泛,除了臀部最主要的还有腹部,胸部大腿部等,都是女人最不情愿长胖的部位。
因此产后面对的减脂塑形压力要比一般肥胖大得多。
及时进行产后减脂修复,做产妇,不做“馋妇”,更不做步履蹒跚的“妇女”!赶紧动起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