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时代的盛行,人人皆可为“记者”,甚至一些主流媒体被冲击,各类新闻层出不穷,往往是观点先于事实,引领受众情绪,以感性取代理性,待事实逐渐浮出水面的过程中,反转新闻不断,新闻真实性受到极大挑战。但正是由于真相被“层层包裹”,人们逐渐有了思辨新闻真实性的自主意识,新闻行业也面临机遇和挑战,新闻工作者有了更深层的职业素养和担当,网络环境也逐渐净化。
关键词:后真相 新媒体 新闻专业意识
一、何为“后真相”?
2016年11月22日,“后真相”被英国《牛津词典》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意为“客观事实在形塑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则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❶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关注度是随着情绪变化的,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相对来说关注度较小,而情绪引导出事件的观点,往往会将真相掩盖起来,典型的观点先于事实,感性取代理性。
二、后真相网络时代出现的原因?
㈠自媒体兴起和发展促进后真相网络时代的出现
自媒体的便捷化、私人化、平民化、自由化,其发展使人人都有成为“记者”的机会,让一件的自由表达成为一种真正的可能,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观点言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公众素颜的参差不齐,致使网络平台的言论真实性不详且舆论环境缺乏理性,有些不实言论甚至引导舆论方向,影响众人,故后真相的网络时代逐渐出现。
㈡信息传播格局变化助力后真相网络时代的发展。
在信息传播阶段,信息传播量巨大,但内容会被分散成片段发布出去,且衡量标准看信息发布者侧重标准,故信息的完整度被轻视,细节被信息发布者重视,信息传播去中心化,而传播者不一定是主流媒体或特定群体,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生。在信息接收阶段,人们信息输入的时间是快速和碎片化的,故信息的完整度不被受众所重视,人们的浅阅读浅思考的新闻阅读方式,致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阻碍,新闻的真相也总是逐渐浮出水面,反转新闻层出不穷,后真相网络时代不断发展。
㈢ 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感使后真相网络时代不断发展
主流媒体的权威体现在对舆论的引领和意识形态的引导。相比真相的缺失引起受众的好奇和恐慌感,受众在寻求真相方面的无助和得不到的认同感也是巨大的隐患之处。因此,新闻报道也要时刻注重受众的关注,学会与受众对话,拉近其距离。
㈣过分追求新闻的实效性使后真相时代程度加深
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的时效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各新闻发布者逐渐追求新闻的“零时差”,抢发新闻,争夺眼球,甚至出现捕风捉影,随意发布不经证实的新闻。
三、后真相网络时代的影响
㈠“沉默的螺旋”理论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自主思考
网络时代的后真相使“反转新闻”层出不穷,虚假新闻泛滥,受众在对事件的第一判断中,大多是感性大于理性,受众甚至可以在新闻中找到认同和宣泄,而当大部分受众总是持相同观点时,其他不同观点的受众也逐渐随波逐流,在网络上形成舆论,不利于真相的浮出和事件的发展。
㈡受众自主思考新闻的意识增强
后真相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受众逐渐认识清楚现实状况,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实现新闻的自主思考,而避免先前的随波逐流,感性大于理性的现状,是后真相网络时代带来的一大进步。
四、怎样避免后真相网络时代的弊端?
㈠自媒体的规范和引导
自媒体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众发声机会的同时,也破坏了网络的环境,致使网络舆论环境缺乏理性。因此,在自媒体规范和引导方面要大大加强。首先,在信息发布者层面,要对信息发布者进行实名身份核证,对发布者形成约束力,在源头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其次,在网络监管层面,要完善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强制阻断虚假新闻的发布与传播。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指出:“新闻机构所面对的是一个对各种支配力量没有完备记录的社会,认为新闻机构可以孤军奋战记录这一切的说法是错误的,它能够记录的通常只是由于制度的运转而被它记录下来的东西”❷
㈡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把关人”
新闻工作者在主流媒体一方面要正确引导舆论和意识形态,加强自身新闻专业意识,勇于发声,勇于揭示真相,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真实新闻,直面事件真相。在新闻内容的报道方面,不仅要注重新闻的细节,更要注重新闻的完整性,这样才可在新闻的真实性上有所保障。
㈢提升全民媒介素养
人人都可当“记者”,人人都可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把关人,但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发布者的素养却不可保障,所以新闻最起码的真实性我们也不得而知,后真相新闻时代假新闻和反转新闻的泛滥也有此原因,仅仅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提升全民素养才可在源头上改善网络时代后真相的弊端,进而使后真相时代在充分拥有话语权的同时也充分维护着网络的环境。
五、结语:后真相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众来说是把双刃剑,它既是真相不断反转,虚假新闻层出,但又在新闻反转的过程中牵动着受众的心,其新闻真相浮出水面后带来的影响比一开始公布真相的威力要大,而媒体也在后真相网络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冷静,寻求真相。
注释:①安景璐.后真相时代对网络“反转新闻”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21):1-3.
②[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