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很重要
我高中在两个学校读过,第一个是县城最好的学校,属于省级重点中学。第二个是全省排名前十的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中学。正是因为亲身体验过这两个学校之间的差别,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环境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的巨大影响。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学校跟学校之间不一样。我不说私立和国际学校,因为我没去读过,所以不了解不发言。
公立学校中国家级重点跟省级重点差别是巨大的。在国家级重点学校里面就读的学生,比起省级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的平台更大,活动更多,学习的资源更好,他们眼睛里看到的世界更精彩,拥有的机会也更多。最简单的例子,每年那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基本都是从这些排名前列的学校里招,有几个是普通重点中学的孩子?而且这些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跟师资力量绝对是普通重点学校比不上的,千万别太天真被某些人忽悠说没啥差别,我天真过,但是最后亲身体会的事实就是普通重点确实比不上国重,更别提那些普通中学了。
去了第二个学校读书后,每次周末出去经过高一高二园区看见那些小学弟小学妹时,内心都会有一些说不出的羡慕跟遗憾。只有当一个人去过更好的地方,你才会知道自己以前错过了多好的风景。但是同时也正是有这样一段经历,才让我更加努力,努力把自己送去更好的地方,努力让自己看到更好的风景,努力让自己以后不留下遗憾。
2. 抓到问题本质很重要
我是学理科的,在以前的我看来学好数学,理综就是需要大量刷题。那会儿常听老师说一句话:“每个题你都能在教材上找到他们对应的知识点,复杂的题都是由简单的小题综合起来的,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吃透,再来刷题成绩不会差到哪儿去。”不知道为啥,这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当时我完全没有听进脑子里去。只是一味地在那儿刷题,做错了也只是看错在哪里,希望找到一个解题套路而不是去分析问题的本质。
我有个朋友,是我眼里的理综大神,我有啥问题都问他,后来有一次他问我:“你对教材熟吗?”我很疑惑,不懂他为啥这么问,但还是老实的摇了摇头。他对我说的话跟老师平时常说的差不多,就是我对教材不熟,没有吃透知识点,所以做题的时候压根儿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可惜当时的我还是没有听进去。
后来上了大学,人懂事儿了,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才发现当初老师跟朋友说的话是多么的有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情,不夯实基础,不抓住问题的本质,是压根儿做不到点子上去的,埋头苦干不去分析做再多也只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
3.提前分析做好准备很重要
高考分数线下来后才发现,高考并不是最难过的一关,填志愿比高考还难过,尤其是对于之前没有做过准备的人来说。想当初自己傻乎乎的,啥都不知道,等到分数线下来了才开始选学校,填志愿。那几天天天抱着招生考试报翻,网络上查资料,都想把书扔了不填了。
我运气算好,填的结果还可以,但是周围有些小伙伴就不那么运气好了,有人600多分被涮了下来后来去填征集,好学校跟好专业都没有了,有人压根不知道自己填的啥,录取结果出来了还晕着。所以有些人不是输在分数上而是输在了志愿上面,分数高的同学录取结果还不如比自己低的同学这种事儿并不少见,记住一句话,考试结束并不代表高考彻底结束,录取结果出来了才是真正的结束。所以不要考完了就什么都不管的去玩了,要提前做好填志愿的准备。
这事儿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后来遇到有些小朋友问高考有啥要注意的,我都会说,提前想好自己要报考的专业,这件事情值得你花时间去想,现在虽然不是一考定终身,但是志愿的结果对个人影响还是很大的。网络上不是很流行一句话么,你现在流的汗是填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所以一定要好好准备。
不仅仅是高考,对于生命中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查找资料,做好分析,这样才能在事情到来的时候不那么慌张,提前做好准备的人会比没有准备的人要自信的多,做事情也会更有把握,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