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病悟/朱玉昆
去年此时,当疾病这个朋友再次光临我的时候,并且是那种带点“小状况”的疾病,让我一下子警醒起来,原来生老病死离我们并不远,它随时可以惠顾我们,这不得不让我再次深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生命的意义哪?
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是自愿的,所以一开始我们是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我们才渐渐明白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将如何面对死。
活在这世上的人没有不想长生不死的,但这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圣经》里面讲耶稣死而复活,三天后重回人间,可又有谁看见过复活的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理论告诉我们:活着的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物质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我们大部分的人只经历了物质的生命,从不知道人还有个精神的生命,而物质的生命恰恰是无法永恒的。只有极少数人了解了精神的生命,掌握了精神的生命,活出了生命的永恒。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读《论语》,孔子的精神生命就在这个人身上复活了;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读《道德经》,那么老子的精神生命就在这个人身上复活了;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读《佛经》、读《圣经》,那么佛祖的精神生命、耶稣的精神生命就在这个人身上复活了,这就是一个人长生不死的真相所在。
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出精神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只活出了物质生命哪?我在大量阅读了古圣先贤的传记和经典后发现:凡是能活出精神生命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忘我。孔子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佛经讲:一切有为法,如露如闪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忘我就是从物质生命升华到精神生命,老子说:我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再往前延伸,我们发现,忘我还不够,要想得到精神生命的永恒,还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目标,你帮助的人越多,记得你的人就越多,你精神生命的存活期就越长,当你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当做是你的帮助对象时,你就可以永生不死了。正如宋代大思想家张载所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活法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来。
榜样明确,目标清晰,我便有了仰止的高山了。自从事国学经典教育以来,我便以古圣先贤为楷模,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举步维谨,我知道:讲台不是舞台,不可随意发挥,尽情演绎,正如《道德经》对学道之人的描述: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是,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我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块垫脚石,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这块垫脚石,登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所以,一直以来,诚惶诚恐,未敢有一丝懈怠。回首走过的路,略感欣慰。
展望未来,我觉得还有这样几件事要做;一,交几个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二,再留几块垫脚石——出几本书;三,能参与一个书院的建设,完此心愿,此生无求。(朱玉昆)
广告也是风景线↓
以上是本站截止本月收入,仅用于作者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