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异步解决方案Promise

  1. Promise对象用于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 (或失败), 及其结果值。
  2. Promise对象的创建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1. Promise.prototype.then方法的使用
    Promise实例生成后,可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两种状态回调参数。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Promise对象状态改为Resolved时调用 (必选)
    Promise对象状态改为Rejected时调用 (可选)
  2. Promise.all方法的使用
    Promise.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
    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可以理解为JS中的与逻辑(&&),全部成功返回结果数组,失败一个就返回reject失败状态值。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成功了')
})

le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success')
})

let p3 = Promise.reject('失败')

Promise.all([p1, p2]).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成功了', 'success']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Promise.all([p1,p3,p2]).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失败了,打出 '失败'
})
  1. Promise.race方法的使用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
    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
le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success')
  },1000)
})

le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ject('failed')
  }, 500)
})

Promise.race([p1, p2]).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or) => {
  console.log(error)  // 打开的是 'failed'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