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确实是爱好《红楼梦》的读者们的一大遗憾吧。
如果是原作者曹雪芹把书写完了,会写成什么样呢?结局会是怎样?
曾经做过梦,有一天,《红楼梦》的后几十回突然横空出世,由某个神秘人物高举那几张薄纸,脸上现出激动的笑容,大声宣告世界:“原版在这里”。
可是没有那个人,只是梦罢了。
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做过这样的梦。
不管是付出心力把《红楼梦》后几十回完本的无名人氏;还是把《红楼梦》印刷出来,让其流传开来的程伟元和高鹗;
还有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研究关于红楼梦的各种资料,想从中找到曹雪芹真实意思的学者们,他们都在做着梦,也在努力完成着这个“梦”。
众家各说纷纭,所以《红楼梦》流传到今,有好多种版本。
拿我接触到的两个版本来说说关于小说结局的不同吧。
家里有一套绣像精装本,书的作者栏写着:曹雪芹、高鹗著。
前八十回读来,人物关系庞大,用词造句精准,每句话读着都很有意思。
可是从八十回往后,人物关系越来越简单,而且故事走向越来越扁平化,我想,很多人从红楼梦中只读出宝黛爱情悲剧,这么一层简单的单一的含义,应该后四十回的内容关系很大。
读到最后,故事以小团圆结局。可是总觉得与前面曹雪芹所写内容的笔调感情有所断裂,没有让人刻骨铭心的感觉。
很不对劲,难道第一奇书就是这样的吗?
怀着一种验证的心情,我点开了剧版《红楼梦》,既然剧版被大家所喜爱,肯定有它的价值和闪光点。
应该跟书里的结局不同吧?
所料不错,结局内容完全不一样,如果说书版的结局有着希望,那剧版的,才真真正正的是“呼啦啦大厦倾”。
前面的故事有多精彩,结局就有多伤人。
看完剧版的《红楼梦》,我久久回不过神,很感慨,为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美好的人物所惋惜,可是它所传递出的东西让人很震憾,记忆良久。
如果有这么一本书:跟剧版的结局相同,又跟小说前八十回的文字同样精彩。那我肯定天天翻天天看,仿佛那些人物一直存在一样。
不过每看一遍,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因为故事的结局需要让人缓一缓。
我们说“红楼梦未完”,其实有资料显示,曹雪芹当时是完本了的。
只不过他写完之后,是在当时北京旗人之中的亲友圈里传阅,后三十回或者四十回,被别人给弄丢了。
这一点在“脂本”,脂砚斋给曹雪芹的手抄本的评语里有一两句提到。
从那两句评语中,大致可以推断,《红楼梦》的结局肯定不是团圆。
这一点从历史的发展中也可以想到,高门贵族,百年兴旺,最后沦落到发配、流放、贱卖、灭族的比比皆是。
历史是残酷的,可是能把家族内部,兴旺与衰落的细节都清清楚楚写出来的,恐怕也就只有曹雪芹一人了。
曹雪芹写这本小说,不是为了流传百世,当时的他只是由自己的人生,感慨而发。
它不是自传,可是书里的那些人、景、物、礼的描写,作者肯定是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过,才能写得那样真实,那样细腻。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结局是这样的结局,可是那些内容和细节,值得我们仔细欣赏,《红楼梦》也值得反复阅读,总会发现一点又不一样的地方。
&END&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欧丽娟《解析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