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邵恒头条》中,探讨了“数据如何资产化”。Alphabet是Google的母公司,它的本质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借由搜索引擎和其他的数据来源,基于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传输和开发,通过广告业务、机器学习等诸多领域创造了极为可观的收入。
作为平台,大量的数据被收集,且由Alphabet公司免费使用、独享并创造价值。但这些数据的来源,既然是海量的互联网用户行为所产生的,那么数据的归属理应落在用户身上,但另一方面,这些数据虽然从根源上来讲属于用户,但如果没有平台的运作,这些数据甚至不会产生出来。
在文中,邵恒举了一个例子:
几年前,一家著名的制药公司曾经以上百万英镑的巨资,购买了一个罕见的同时患有6种癌症患者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世界上几乎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这个购买行为使这位患者的健康数据成为了一种可以进行交易的资产。而这比交易的发生,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这家公司认定,这部分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于患者本人。但进一步细想,如果没有医生、科学家,这个患者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这些数据,也就是说发现数据同样具有很大价值。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数据到底应该属于你,还是属于医生,亦或是属于医院呢?如果这部分数据产生了收益,是只给患者本人呢?还是说,发现数据的医院或者医生也有权享有收益呢?
这其实是整个科技产业正在激烈争论的问题:数据到底是谁的,以及数据创造的收益,到底应该怎么分配。
关于所有权和分配的方案,我并不是很关心。让我感兴趣的是,随着诸如5G、IoT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身边的传感器会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数据也将越来越多。比如医疗数据的体量极为庞大,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诊疗规范的细化其积累的速度正不断增长,优秀的医疗信息系统不断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医疗数据也越来越结构化变成优质的可分析数据。但目前的困扰是医疗机构由于各种主管和客观因素,无法将这些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
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和其他数据加密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在医疗数据开放与保密两方面找到平衡,在此基础上将医疗数据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学习资料,可能为医疗技术的发展甚至跃迁提供可能。而这条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的挑战:盈利和发展模式、利益分配、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但不可否认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