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4.7

1、白话简答熊老师本周提出的六个问题:

(1)如果说经典本身不重要,对它的解释才重要,你会不会觉得荒唐?

答:荒唐。皇帝和“公羊、穀梁”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他人大多数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汉初民智未开,大忽悠们靠解释经典,来获取政治资本,皇帝假装相信,实则是用最低成本来引导社会意识形态。

(2)《春秋》所谓“微言大义”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孔子只是直笔记载,不惨感情,真的没“大义”、“小义”之说。“公羊、穀梁”们为了政治目的,强抠字眼,甚至无中生有,硬说圣人有这个意思,还活生生造出了一个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大词“微言大义”。

(3)一部极简编年史何以成为国家宪法?

答:没办法,被强推上去的。——附《春秋》独白:“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4)如果两部意识形态经典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答:更迎合当今圣意者——胜。

(5)如果你爷爷的爷爷欺负过我爷爷的爷爷,我该不该找你报仇?

答:你想,或不想,理由都在《春秋》里,不增不减。——“仓央嘉措”之《报与不报》

(6)假如你穿越到汉朝,要掌握哪些知识、哪种思维方式,才能做一名不败的奸臣?当然,我们把标准放高一点,就算做奸臣,也要做个学者型的奸臣。

答:熟读经典、见风使舵、翻云覆雨、节操无底线,四杆齐下即可。

2、简单总结今日课程:

(1)作为汉朝官方意识形态经典的《公羊传》、《穀梁传》,最大的特征就是:忽悠。

(2)宣帝即位时,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权倾朝野的霍光威胁皇权;外有匈奴强敌环伺。霍光是保守战略,宣帝想要模仿武帝文治武功,但国库渐空。抉择经常陷于两难,时时需要理论支持,穀梁学专家们非常辛苦,揣摩圣意,忽左忽右,都要从《春秋》中抠出理论依据。典型的“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3)熊老师观点:《公羊传》、《穀梁传》如此不靠谱的论调,如此不着调的“春秋大义”,怎么会流行呢?这是因为文化底子越薄(怪秦始皇啰),迷信就越容易泛滥。同样,文化底子越薄,原始思维模式就越容易挤走理性思维模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伏生,曾经在秦朝做过博士。冒着死罪,把书砌在墙里,天下平定,拆墙取书,断简残篇拼凑起来,一共凑成二十八篇。 晁...
    祥和鸿泰阅读 256评论 1 2
  • 《公羊传》和《榖梁传》笔记 1,如果说经典本身不重要,对它的解释才重要,你会不会觉得荒唐? 一部经典究竟是什么意思...
    楚丹丹阅读 1,108评论 1 0
  • 第一周 - “夜读《春秋》”是评书演义塑造关羽忠义形象的手法,正史里的关羽爱读左传 - 儒家典籍可以分为“经”和“...
    原创幸福路上阅读 1,744评论 0 0
  • 一块黄腾腾的南瓜饼, 上面印着“发”。 不是“发面饼”的发,是“发财”的发。 拍摄:布衣春秋 山东,潍坊
    布布老师吕布凡阅读 202评论 0 1
  • 行者负于途,游者迷于路。 惶惑常有时,戏笑频虚度。 酒落心脾灼,烟绕椎骨冷。 野风吹梦远,忧扰灵台明。 三千浮世里...
    梁声Vicient阅读 3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