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在Bill Ackman靠什么可以怒赚百倍里给大家介绍了金融衍生品的威力,让大家体会了一把别人上杠杆,一本万利是什么感觉。但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几乎没有完美的东西,一个工具/产品的优点的对立面,往往就是它的缺点,而它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也越令人感到棘手。本周,我打算说两个故事,展示一下杠杆的可怕之处。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大萧条时期,之所以挑这两个故事,是因为主人公们,太过耀眼,以至于难以被忽略。
两个故事
故事一:价投鼻祖,折戟之役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是华尔街教父级的人物,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股神的老师。他20岁就来到华尔街摸爬滚打。26岁时,他已经是证券公司的正式合伙人了。1923年,29岁的格雷厄姆成立了自己的基金,1926年他和杰瑞·纽曼(Jerry Newman)合伙成立公司,这一年道琼斯指数只上涨了0.34%,而格雷厄姆的投资回报达到了32%,到1928年,格雷厄姆靠着他的价值投资方法又创下了60%的惊人回报。格雷厄姆伟大之处就是给世人带来了“价值投资”这一套精细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股票。据说在格雷厄姆之前,分析股票基本靠起卦。
能教出巴菲特这样的徒弟,格雷厄姆实力绝对非同小可,但即便是对待投资如此严谨的他也曾被市场深深折磨过。在1930年3月,股市经过几个月的下跌,开始出现企稳反弹的迹象。格雷厄姆经过细致严谨的分析,认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于是他全仓上杠杆,开始做多。
下图们展示了格雷厄姆做多的时间节点,以及他在抄底那一刻表里如一的心情。 那一年4月,道指短暂反弹后继续掉头向下,一浪更比一浪低。这一年格雷厄姆亏损了50%,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同期道指跌幅29%。最终这场熊市持续了三年多,格雷厄姆在这期间累计损失接近70%。由于加了杠杆,格雷厄姆倾家荡产。
故事二:投机天才,一波破产
利弗莫尔是个投机天才,以利弗莫尔为主角的著作《股票作手回忆录》简直是交易员的圣经。我们先来简单得回顾一下利弗莫尔前半生的重要事迹,让大家体会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人物。
1892年,15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
1897年,20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万美元。
1899年,21岁,搬到纽约,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
1900年,22岁,亏掉全部资金,不得不带着借来的500美元回到对赌行中。
1901年 5月9日,23岁,获利50000美元,但是不久之后又都输光。
1902年,25岁,重新获得成功。
1906年春天,29岁,在对太平洋铁路股票放空中获利25万美元。
1907年10月24日,30岁,利佛摩尔在市场崩溃中放空,赚到人生中第一个100万美元。
1915年,38岁,在交易中获利14.5万美元。
1917年,40岁,利佛摩尔获利150美元万并还清1914年的欠债。他给整个家庭购买了80万美元的信托养老基金。
1922年,45岁,埃德温·利非弗写出《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成为最经典的投资作品。
1924年,47岁,在小麦中获利300万美元。
1929年,52岁,达到顶峰,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而当年全美国的税收总额为42亿美元。
我给大家讲讲,他1929年的小目标是怎么赚回来的。
在1929年,利弗莫尔没有被美国经济和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催眠,而是看准了市场要下跌,早早布局做空。当时,他用3000万美元的本金加上20甚至30倍杠杆,卖空了价值近7.5亿美元的股票,而这7.5亿美元约占美国股市当时总市值的1%。随着市场连环下跌,利弗莫尔不断加码空头头寸(反马丁格尔策略),最终获利1亿美元。30倍的杠杆,意味着盘面稍微大一点的反面波动,就要爆仓出局,有了近乎疯狂的下注,才有这一亿美金的盈利。
看到这里,如果是你,有了以前多次输光的经验,在本次完成小目标后,是不是会收敛一点,保守一点?可惜,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无比自信,认为自己会一直对下去。
在大萧条中后期的1932年,利弗莫尔在市场多次寻底完成后大举做多,这一次同样是上了海量的杠杆。市场这一次没有如他所愿,而是跌去了40%有多,利弗莫尔也在这一战中体验了花式爆仓,直接失去了所有。两个教训
教训之一,莫与时间为敌
前面两个故事,如果我们把时间窗口拉长一点,无论是利弗莫尔,还是格雷厄姆,最后都能获利,只要不被迫出局。(当然,格雷厄姆的情况麻烦一些,要等到15年后才能解套,但总比破产好)
而他两都被迫出局的共同原因,就是上了杠杆。上了杠杆之后,优点是赚钱的时候可以多倍的赚。而缺点同样明显,一来经受逆风波动的能力大幅下降,即使最后判断正确,也可能因为这种波动而出局;二来要为杠杆支付成本,拖得越久支付得越多。有着这样的缺点,真可谓是与时间为敌了。市场嗅觉敏锐如利弗莫尔,也有大量的错判案例。对于公司价值和市场有深刻理解的格雷厄姆,同样也曾在短期走势上折戟沉沙。就是梁静茹给我勇气,我也不敢说我可以在判断市场走势上做得比他更好,所以我坚决不会像他们这样全仓上杠杆。
教训之二,富甲一方,何须全仓?
1929年的1亿美元,放到现在大约15~16亿美元,就是按沙特王子们的生活方式,估计也是下半辈子不愁。既然这样,我没有办法理解利弗莫尔这种全仓押上的行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全仓押上,单车变摩托,也许可以理解。而开着法拉利,全仓押上,哪怕是08年上证的1600点,也是有点过了。不全仓,即是给自己留后路和机会,这在经济状况糟糕如大萧条的今日,尤为重要。
希望这两个故事能给你们一些启发,这周就这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