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怀 让温度“负”变幸福“正”

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积蓄动力、再启征程的驿站。但受灾群众能否吃好穿暖住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无困难,能否安然过冬过节?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救助帮扶工作,让关心关爱直达困难群体,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将让今年春节更显温暖祥和。

千家万户的过节情况,牵动党和国家的关注目光。为“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做好救助帮扶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为受灾户的住所加床被,为困难户的锅里添勺米,让鳏寡孤独者不至于为年货犯难……春节期间做好民生关怀往往具有特殊意义,不仅能为社会困难群众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也能拉近干群距离、融洽党群关系,架设起一道联结党心民意的桥梁。正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尤需把民生工作从价值排序上重视起来,在贯彻执行中务实起来,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吃饱穿暖住好这些事情是家事也是国事,创造条件把民生夯实,才能让老百姓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春节送温暖,既要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也要做好受灾地区救灾救助和北方地区取暖救助;既要突出时效,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解决城乡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也要突出重点,抓好关爱帮扶流浪乞讨人员、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等事项。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政绩观的一次检验。送温暖、保民生,最需要“实打实”,最害怕“客里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民生工作的大忌。为困难者捎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既要用钱物来体现,更要用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真诚许诺、务实然诺来体现。多问需问难,多化难解忧,才能把民生关怀精准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惠农区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着力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出实招、求实效,制定“微心愿”任务认领机制,组织党员立足岗位职责和工作生活实际,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围绕经济发展、生态绿化、环境整治、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等,年度内至少为群众办一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民生实事。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认领办实事,目前,已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2900余个,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