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潭传统风俗里的“祭灶”之日,所以和大家聊聊“祭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祭灶”是供祭家神的活动。在以前平潭人称户为灶,说某村有几灶,而不是说有几户。传说中,玉皇大帝常年给每户人家派“驻灶代表”,人们尊称为“灶公。”“灶公”任期一年,随带夫人,俗称“灶嬷”。灶公灶嬷正月初到任,各家各户设宴接待。此活动叫“接神”。十二月廿四日离任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吉凶善恶,各家各户为其饯行,就叫“祭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祭灶”的供品主要有灶糖、灶饼、荸荠、甘蔗、豆腐、桂圆干、蜜饯。供毕,诸供品成为小孩抢着吃的零食。
传统习俗里,“祭灶”之前外公外婆要给外甥、外甥女送灶糖灶饼,有几个就送几包。每包上面配一顶“花面壳”(纸制的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猴龙王、猪八戒等。到现在,平潭人“祭灶”的习俗仍保持着,而送花面壳的已经几乎不见了。
在福州地区,民间有一则关于“郑唐”和“祭灶”的故事,说有个财主想考郑唐,问他上天来回要几天?郑唐答:“走小路九天,走大路十天”。财主问:“何以见得?”他说“灶公十二月廿四上天,正月初四赶回来;如月大,走大路不是十天?月小(廿九代替三十),走小路,不是只要九天了吗?”
过去。福州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祭灶”的歌谣。有的唱:“祭灶祭葫芦,灶前供奉铜香炉,金银元宝是我褙,金库银库是我糊。灶公上天说好话,灶嬷落地保佑奴。”有的唱:“祭灶祭神明,灶公灶嬷上天庭。玉帝面前讲好话,带金带银落凡尘。保佑奴家会平安,保佑田园好收成。保佑依哥讨依嫂,保佑依弟有弟人。保佑家火连连起,明年祭灶连祭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