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注重自己感受、感知与情绪的人,我无法在让我感觉到干涸的地方生活。
就像此刻,我真的很想要穿着好看轻盈的衣服走来走去,就只是行走,只是行走。
也很感恩我的室友之钰带着我来到了一个美妙的图书馆,这里有我需要的一切:水,插座,书桌,吃饭的地方,湖景,午睡的地方......
感恩。
上午在做心理咨询前,我看着宿舍窗外的绿树,感叹我好想要只是看着早晨的阳光与绿树发发呆啊。
做完了咨询,心境明亮了一些,也有些累。但如果我选择了不做咨询,只是看向外面的树木的话,也许会有一瞬间的临在与享受,或也许也有很多胡思乱想,或是看了一会儿便忍不住刷手机。
此刻我很需要一些宁静与休息,就是放松下来,什么也不用考虑,什么也不用做。
我的精力耗费在了给自己制作“完美的三餐”,双十一贪便宜的搜寻(其实最后也就只买了一些东西),看短视频,搜寻健康与护肤知识(其实只要好好实践 & 聆听身体就好了),本质上也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更健康、更美丽啦。我原谅自己了,毕竟已经发生了。
还是会想着如果没有来苏州,会不会精力上更好,比如在家里有一日三餐,不用我每天都考虑要吃啥,床也比这里的更软,硬度刚刚好......
我仍然在怨怪自己没有太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以及不愿面对现在的现实所以一头扎进了短视频里,看刘在石(真的很快乐)。短暂的快乐,以及如果连续几小时地刷,其实身体和心灵都会不自在,不舒服,并感到懊悔,从而降低对自己的尊严。
心理咨询师叫我每次被负向的思维带走的时候,记得要回来。
嗯。
我此刻真的不想再那样下去了,拿未来恐吓自己。
“如果过去......的话,就好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啊,我记得《小白经济学》上这么说。因为无法改变,所以不是成本。成本是因为即将要做一件事,而错过了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事。
我此刻的沉默成本是在家里午睡 & 学习。仅此而已。
今日上午冒出来一些感受:好希望能休息一阵子,悠闲,什么也不做,看书,看想看的书,杜拉斯,小说,看一些有营养又治愈的电影,入殓师......
想去做一些志愿者,给孩子们支教,临终关怀,孤儿院,养老院...... 也许不是近期能一下子完成的,就以后遇到机会就去做呗。
此刻到底是午睡还是学习呢?
神:学习吧,今晚能睡个好觉的。信我们。
我去做amy老师那里的志愿者吗?这个周末?这可是成本啊......
神:回绝掉吧。
我不再相信你,因你让我去年去北京实习,让我7月去好格实习,经历那样人生中最糟糕的一个月,我还没完全缓过来。我不会原谅你的。
神:信我们,不去,你不再需要形象课程了,你要自己去多多探索,你真的不需要形象课程了。
好的吧。我学习去咯?午睡?
神:学习。听完讲座。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