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时,在苏州的停云香馆。黄老师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更重要的是皈依生活、皈依本心。当下有些触动,太多人说我不接地气,也许就是与生活的家常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的关系太陌生吧。所以,新的一年,我想好好的、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一回。我开始很关注自己的一日时间分配,二十四时饮食起居。
这个周末是春分前三四天,春雨纷纷柳色新,马路两旁的桃树、梨树、苹果树还有玉兰花让人心生“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向往。想赶在谷雨前也铺一块精美的小花布,带上我的“吻润杯”和龙泉青瓷小酒壶,坐在盛开的花树下,喝龙井茶、桃花酿。风一吹满地的落英缤纷,哪管今夕是何夕,只得半日清闲潇洒,一如白云仙鹤道人家。痛快的体验一把梦里花落知多少,才不枉这春季的大好光华。
连续上班感觉能量消耗很大,我需要换一个环境来得到滋养。上班有我们不想面对,还不得不面对解决的纠缠琐碎人间小事。如果追求完美,动用一下智慧,耗时耗心又耗气;如果由着性子去任意挥洒,一时痛快过后,别说对方了,就连自己与内心,都难以得到和谐。所以,喜欢八小时以外有一个满满的能量场可以充电,重新融光焕发。
很庆幸,我可以参加“黑玛亚书友会郑州站”的活动。与很多精神气质与外表相得益彰的姐姐们同行两年,持守两年。书友会的slogan是:无论世界怎样,我选择做淑女!自16年四月国际读书日前一天成立,到现在已经顺利举办22期。
一月一期,一期一会。鲜花、水果、下午茶、书籍、电影、美衣,这里的欢聚没有商业意味,也没有虚假的客套与社交。她们真实的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读书心得;她们可以穿着运动鞋、休闲衣去做慈善,为身心最残缺的孩子们带去温暖和爱心。这不是走秀,那里的孩子们真切的喊她们“妈妈”,她们也陪伴那些孩子们走过每周个周末的成长;她们也可以穿着高跟鞋、丝袜、淑女衬衫裙,别上胸针,淡扫娥眉,翩然而至的出席黑玛亚书友会。
我从一些姐姐们的眉梢唇角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微笑里,与饱含喜悦和爱意的眼神里,看到了她们在属灵方面的成长与蜕变。爱,才是优雅之门。她们确实身着美服,但经年累月里,她们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有没有温文尔雅;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有没有厚德载物;在关起门来一个人独处时有没有礼遇自己,才是她们优雅的源头活泉。没有日积月累的内在精神气质做第二张脸,华美的衣服只会让人显得如同登台表演般格格不入。很赞赏的是,衣服的知性优雅被她们体现的如臂使掌般得体自如。
她们很好的诠释了爱,两年的活动,也有发生过意外小事件的时候。譬如:正在播放的PPT突然没有了声音、譬如正在观看黑玛亚老师的讲座,由于室内光线类似于影院,所以大大的玻璃门在服务生进门送茶水时突然倒地…即使发生这样的状况,整个会场依然鸦雀无声,没人说话,没人议论,有人迅速反应过来,走过去打开了灯光;又有三四人走到门口帮服务生扶起了玻璃;还有人从位置起身,不拥不挤,随时待命瞅准时机就过去帮忙。不到五分钟,一切妥帖搞定。现场除了眼神交流和微笑传递,依然秩序井然,宛如在欣赏音乐会般,大家又悄然归位落座,PPT视频重新开始播放。
当时我在场,我也是众多随时准备着去帮忙的一分子,我也没有说话。只是当下暗惊,能够高素质如此,真的是第一次见啊!两年的书友会参与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美,与之接触有如沐春风般的感觉,那么此人敞开的心灵,有基石的内心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和超越的。表皮与内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然流露的爱和自由。
除了书友会,我每周末必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上茶道课。当初,也就是15年的时候,想要学习茶道,还是因为孟老师的一部戏,越剧《陆羽问茶》。陆羽受邀与宫廷茶官李太守谈论茶道,轻轻一品,就一小口,当下就判断出:茶是好茶,只是这煮茶之水,乃是湖中之水。
李大人在这个精微层面丝毫没有察觉,换自家茶人近前询问缘由。原来大人命人虎跑取水,取水人心急赶路、不幸跌跤,桶中泉水泼洒了一半,故而加了半桶湖水。李大人听此言大怒,觉得在茶仙陆羽面前有失颜面,就要杖责取水人。陆羽求情说:路途遥远,取水不易,湖水轻、泉水重,只需将桶中之水弃之一半,留下的便是泉水了。
这段关于煮茶之水的品鉴,令人很是佩服。再加上陆羽与宫廷茶官的一席“禅茶从来是一家”的问答唱和,使我种下了学习茶道的种子。当时我在上海一家员工上万人的大型集团公司内部电视台,做访谈节目编导。一周一期访谈,还算不忙。于是我经常工作在上海,生活在杭州。一到周五晚上就坐高铁去杭州,住国际青年旅舍的四人间客房。
白天去茶山、茶馆、乘船游荡西湖;傍晚夕阳西下去登雷峰塔。斗转星移、春秋流转,悠长的苏堤花开花落柳枝长,短短的断桥经历残雪春色新,我也逐渐学习了初级和中级茶道班。16年春在郑州,这个城市鲜有笙箫管弦和风景美如画,他甚至常有干旱和沙尘暴。他是我的家乡,我却爱不起来。
几个月后,在九如山房的一公开茶课上,认识了蔚霞老师,她穿着杭州山涧隐士般的棉麻宽松长袍,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还在发后恰到好处的插了一根带有三颗流苏小穗穗的银发簪。 我见之大喜,觉得她简直就是一位生活在郑州的“杭州人”。像经历过绚烂之后删繁就简,守着自己的爱好、心甘情愿按着兴趣过生活的红尘隐修者。她的茶课包含佛学、道学、灵修学、心理学还有中医。
她教的学生,在正式上课前需要站桩、读《茶经》。她会纠正每一位学生那被西方健身房教练所教导出来的昂首挺胸,把他改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复归一个圆的含胸拔背。她教学生用左手泡茶,开发大脑直觉;她要求我们放弃大脑的思考,不允许做课堂笔记,一切如流水般,以心传心,不停、不留、不住。放弃试图从课程中记住一些什么的想法,减少妄念,甚至要无念。带上眼罩,用一个能量场去泡茶、品茶。与身体连接,训练感官在精微层面的感知力,是她一直致力倡导的。不得不说,我很钦佩有这样一位很有修为的茶道老师,她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茶道,这里面的禅心已经浸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很感恩,因为每周一次的茶道课,我也获得了滋养。不但吃到了浪漫的、仿宋的、日式的等等各种不同口味和风格的小茶点;还改变了我的气质和谈吐,我变得越来越适合中式传统服装了。去到茶城,卖茶人一出手,我便能立刻判断出他泡茶功夫的深浅,技术的背后有没有文化和心理在做支撑。
书友会和茶课,一个东方,一个西方;一个古典,一个现代;一个基督耶稣爱世人;一个茶中有禅禅有茶。有如我的左手和右手,没有分别。爱和隆重而珍惜的过好生活,是他们相同的起点和殊途同归的归宿。
双休两天,半日阴雨,未见晴天,暖气初停,咋暖还寒。我没有舒舒服服的窝在家吹着空调暖气打扫卫生、看书、喝茶和闲玩儿。这两项活动距离我住的地方,都要跨越大半个郑州,一来一回身体很累,但在精神上,很开心,有收获、且满足。想起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的一段描写:荷西嚷嚷着晚餐不见牛肉和蔬菜,三毛却指着绚丽的床罩:“你就吃毡子好了!这个东西,在精神上是很好吃的哦。”
下午饿着肚子回到家,自己煮了一碗面,吃完清理厨房,洗澡洗头,吹干头发,换上舒适的粉色居家服,打开空调热风,我要赶紧记录下来这些在洗澡过程中的片段思绪。不然一觉睡到大天光,第二天可能会时过境迁,感受全消。
此刻很舒服、很温暖,安静的能听得见飘窗上小闹钟走秒针的微弱咔咔声。忽然想起一句诗:唯愿无事常相见。
愿天下有情人无事常相见!愿周末时光走的再慢一些。我还要继续这万般滋味都尝过,只留下诸多人间美事与你耳鬓厮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