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把时间当作朋友》之现实篇

人们都希望速成,而“速成”又绝无可能。“拔苗助长”反而不长,更不长。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常常被时间甩掉。

之所以想要“速成”,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原因。

微观层面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类有马上获得满足的天性。

如赌博、酗酒、嫖娼、吸毒等,都是希望马上看到结果的行为,而且也都能马上有了“结果”。只不过“南柯一梦”之后,希望的“结果”与现实差距可能更“清晰”了,不仅仅是更大了。

跟着“感觉”走,结果就是自欺欺人。刚工作之后好多年,就几乎不读书了,觉得“够用了”,满足于当时的现状。又过了几年,蓦然回首,“年老色衰”的自己,已经不再招人待见了——因为有可“替代”着了。

二是需要做的事情都需要时间。

对于很多事情,人们大都有一种这样的错觉:吃喝拉撒睡,这些人的本能就是不需要学习,也幻想着其它事情也不用学就好了 这当然是幻觉。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还真是必须花时间去学习的,如读书、赚钱技能、人际沟通等,就是需要花时间的,不可能一出生就会的。如自己刚开始考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脑子好使,每个字都认识,可一做题,几个选项都好像是对的……就是忽视重复的重要性,是自己的大脑骗了自己。

宏观层面的:

一个人从十五岁开始,对自己的满意度不断下降,接受不了当时自己的现状,天天琢磨技巧,夜夜梦想暴富。直到四十五岁才发现,之前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根本不现实,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甚至是干脆接受了现实,理由很简单——你看,那么多人不都这样吗?于是心理平衡了,也不再浮躁了,更不想攀比了。

一个人去问算命先生自己的命运。算命先生说: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你先听哪个?这个人说:那就先听坏的吧!算命先生:坏的是你四十岁之前穷困潦倒!

那个人问:好结果呢?

算命先生:好事是,四十岁后你就习惯了!

这应该是刚开始不“现实”,而后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段子。

早早接受现实,重视时间的花销,用在那些能够有正向积累的事情上,过程很枯燥,不断重复可能没意思,但却是无法“省略”的。

摆脱不现实“捷径”,就是老老实实持续学习,持续积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