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是枯燥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是医学生那就更惨了,一大堆专业词汇以及晦涩难懂的知识,而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外界总是有那么多吸引我们的东西。谁能说自己自制力好到不被影响,怕是那么非常非常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可以吧。
但和音乐联系起来呢?
一次次的播放那些东西或许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再不济像我这样鲜少记住歌词的人也会被其旋律吸引,总算是在学习中有那么一丝丝趣味。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这个范博渊老师选择以歌唱为体,医学知识为实,帮助学生去记忆在他们认知中枯燥的内容。更让人感动的是,其中有一分多钟是写过民众的科普知识。
科普的人依旧是少数,能够把它做得在老百姓之间耳熟能详的就更少了。在要发行的时候被对方拒绝,因为生涩难懂,所谓隔行如隔山,而它又是什么造就了的呢?一些高深的东西不懂就罢了,那些基础的难道也不懂么?那些很厉害的人都致力于研究尖端的东西,这固然不错,但能否在大量脑力劳动之后为大众做一些贡献?把那些浅显易懂的,那些对生活有帮助的写成或者做成大部分人可以读懂看懂的东西?不行。为什么呢?做它有什么用?是啊,确实没什么用。它不会带来成就不会带来荣誉,而且把它写好其实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做每一件事都要有那么大的功利心呢?单单让自己快乐,或者让别人收益不好么?
一场雪永远不会因为一片雪花就出现。
一个美好的社会也永远不会是自己好就可以了。
说不定你做的一件小事在一个你想不到的时间想不到的场景就救了自己。好事如光,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做一面镜子而非黑布,那么它就一直在反射,好事愈多,世界就愈明亮,但若是后者,每个人成了终点,这个世界岂不是黑暗了?
20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