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一系列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弘扬航天精神是传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体现。航天事业的发展,见证和承载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无论是杨利伟所说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还是费俊龙所说的“外国航天员能做到的、中国航天员也一定能做到”,抑或是翟志刚所说的“即便牺牲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都表现了航天人心怀“国之大者”深切而高远的情怀。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爱国情怀,深刻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的爱国主义内核,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在各条战线中砥砺奋进、创先争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诠释爱国主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离不开整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也激励着全国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奋力进军。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和科研诚信监管机制。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鼓励科技领军人物勇立“军令状”、勇闯“无人区”,实行“揭榜挂帅”推进科技创新。同时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当作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使中国的科技创新后继有人、事业永续。科学技术领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脚踏实地,才能拥抱星空;格物致知,方可叩问苍穹。太空探索永无止境,科技攻关任重道远。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的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